花类枯枝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和细菌。常见的真菌有褐根霉属、丝孢菌属和炭疽菌等,细菌如枯荒链霉菌。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植物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导致组织坏死。
枝条上出现淡黄色或浅红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褐色病变区域。
病斑边缘突起,中部凹陷,表皮开裂,后期病斑环绕枝条一周,导致病部以上枝叶枯死。
病部可能出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整株植物枯死。病菌通过风雨传播,有伤口的植物更容易感染。
植株生长衰弱、营养不良、土壤黏重、肥水缺失等条件下发病几率更高,一般在4-7月发病较为严重。
及时剪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传播。
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粉剂600-7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
如果说农林防治要加强养护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不同花卉的枯枝病可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月季的枯枝病主要危害枝干,病斑呈褐色,后期出现黑色小粒点;玫瑰的枯枝病则多从伤口侵入,导致茎部坏死。要根据现状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