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时长过久
如果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其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使得混凝土的塌落度过低,原本适宜施工的混凝土变得干涩、难以操作。
倘若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分来保证其均匀性和密实性,会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二、施工期间随意篡改水灰比
有些施工人员为了图一时方便,擅自加水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看似简单顺手的事其实有非常大的危害。
因为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
当水灰比增大时,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量会显著增加。
在混凝土内部结构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过多的水分在蒸发后会留下大量孔隙,导致混凝土体积减小,从而产生结构裂缝。
三、养护方式不正确
混凝土施工后要洒水养护,如果养护不正确,也会导致出现裂缝。比如养护过度、养护不足、养护温度过低或过高等。
水泥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化水,从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的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未能抵抗该种收缩应力而产生开裂。
四、振捣出现问题
宅宅记得之前有个粉丝朋友问我们,为啥混凝土浇完后,总有人拿着一根棍状物上下捣?其实这根棍状物是振捣棒,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排除内部的空气和多余水分。
如果振捣出现问题,比如不均匀、不密实,那混凝土的内部就会出现蜂窝、麻面,导致裂缝产生。
振捣时间也是一门学问,过短混凝土无法充分密实;太长又会造成混凝土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容易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五、拆模时间过早
混凝土的强度是随着时间逐渐增长的,如果强度没有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就拆模,构件在自身重力或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就容易产生裂缝。
比如在拆除楼板模板时,如果过早拆除,楼板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了自身重量而出现裂缝,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坍塌事故。
六、混凝土受冻
冬天施工的时候,要是没有采取保温措施,混凝土在早期就容易受冻。
受冻后的混凝土会在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这是因为水在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混凝土中的水分结冰后会对周围的混凝土结构产生挤压应力,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