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为什么忌13什么讲究(为啥老话说“正月怕十三”?)

正月十三,翻翻日历,上面写着“诸事不宜”,是不是挺纳闷?这一天可不一般,它是传说中连阎王都忌讳的“杨公忌日”,难怪老祖宗留下“正月怕十三”的话。咱今儿就唠唠,这天到底有啥让人“怕”的。

“杨公忌日”的由来

传说“杨公忌日”,也叫“杨公十三忌”,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定的。这可不是单指正月十三,是十三个忌日,每月提前两天,正月十三打头,后面依次是二月十一、三月初九……排到十二月十九

民间有个故事,以前有个杨老头,人称“杨公”,他有十三个儿子,邻居眼馋,咒他没人养老。杨公得意,放狠话:“我有十三个儿子,就算老天一月收走一个,也能留一个给我送终。”谁知道,后来一场瘟疫,儿子们接连去世,赶上闰年还多“走”一个,最后杨公孤苦伶仃。大家都说,这是他说大话遭了报应,从此,这些日子就成了“杨公忌日”,人人忌讳。

正月十三的习俗

  1. 点灶灯:

这天有个重要习俗叫“点灶灯”,在厨房炉灶下点盏灯,要点通宵,直到正月十五过完才熄。老祖宗传下来说,这是求灶王爷保佑,新一年家宅平安、吃喝不愁。

  1. 成日之说:

再看日历,今天农历是乙巳年、戊寅月、庚戌日,对应“建除十二日”里的“成日”。这“建除十二日”是老祖宗“择日”文化,有口诀“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比破闭不可当”。虽说现在,大家碰上结婚、盖房、开工这些大事,还是习惯看日子挑吉利的。这“成日”不上不下,不算黄道吉日,也不算黑道凶日。

知道这些,咱再看看“正月怕十三”怕啥。

  • 怕乱说话

正月十三是沿海地区的“祭海”日,传说是海龙王生日。海边可热闹,大家扎彩灯放海里,摆祭品,朝大海磕头,盼风调雨顺、渔业丰收,还有地方放鞭炮烟花。

咱去凑热闹时,嘴可得管严,别胡言乱语,尤其不能说带“翻”字的话。渔民出海靠船,“翻”字不吉利,跟翻船有关,是他们的大忌。再加上杨公因嘴欠说大话倒霉,所以这天得谨言慎行。

  • 怕脱衣早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正月十三,立春过了大半,快到“雨水节气”。这时候,寒潮常来,天气忽冷忽热,大风呼呼刮。

咱别着急脱厚棉衣,顺着节气保暖,少生病。春天万物复苏,多吃菠菜、春笋、韭菜这些新鲜菜,还有草莓、菠萝、梨等水果,对身体好,舒舒服服迎春天。

  • 怕晴天

正月十三,春天近了,农民要春耕,天气很关键。老祖宗传下农谚,像“不怕十三雨,就怕十三晴”“正月十三雨,三春雨淋淋”。这天要是下雨下雪,是好兆头,雨水足,庄稼长得好,能丰收;要是晴天,可能预示后面有旱情或倒春寒,庄稼要遭殃。

正月十三这些讲究,是老祖宗的智慧。虽说咱不迷信,但了解传统,心里有敬畏,日子更有滋味。你们那儿有啥不一样的习俗或故事,快到评论区分享,一起传承老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