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为什么金鱼身上变黑(看懂金鱼鳃盖问题,从浮头现象中读懂健康提示!)

1、金鱼困惑:浮头绕圈不停,你真的懂为什么吗?

当金鱼出现浮头并且漫无目的地绕着鱼缸转圈,或者伴随着鳃盖活动异常时,基本可以确定是细菌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更甚的是,鱼鳃已受到细菌或寄生虫的入侵。如果还有粘液增多的现象,那就更加确定是体表寄生虫惹的祸。如果整个鱼缸的金鱼都被寄生虫感染,它们会集体绕着鱼缸转圈。如果是鳃霉菌感染,鳃盖表面会出现发黑、开洞等现象。

2、呼吸急促:金鱼为什么要让鳃盖张开到极限?

当金鱼出现缺氧的情况时,呼吸会异常。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鳃盖活动失灵。通常是因为寄生虫寄生在鱼鳃上,影响了鱼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但是,我们要区分的是,药物中毒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比如氯气中毒、长期不换水或水质恶化引起的氨中毒等。

这些原因会使金鱼呼吸急促、浮头并将鳃盖张开到最大程度,因为金鱼的鳃丝受到化学物质侵蚀逐渐失去了气体交换的能力。酸中毒也会刺激金鱼分泌大量粘液,特别是鳃丝受到粘液的影响而阻碍气体交换的过程,最终导致类似问题的出现。

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溶解在水中的亚硝酸盐可以轻易地穿透鱼体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因此,在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鱼缸中,鱼类会出现浮头现象。即使打开增氧设备进行增氧,也无法缓解鱼类的浮头现象。

所以在治疗上应该分别对待,如果是鳃疾引起的,可以参考下面的治疗方法。如果是中毒引起的,必须紧急换水,并使用解毒药物。通常情况下,维生素C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毒和抗应激作用。亚硝酸盐中毒时,可加适量的盐到水中缓解,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根本的解决办法仍然在于换水工作和过滤系统的完善。

3、菌腮和虫腮的区别与治疗:你真的知道吗?

菌腮和虫腮都是发生在鱼类鳃丝上的疾病,症状包括鳃丝缺损、腐烂、充血、水肿等。病鱼食欲明显减少,身体逐渐消瘦,常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尤其是在春夏季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

两种鳃病的相同点:

  • 都发生在鱼类鳃丝上,鳃丝出现缺损、腐烂、充血、水肿等症状。
  • 病鱼食欲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常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春夏季频繁出现浮头现象。

两种鳃病的不同点:

1、由细菌引起的鳃病:

  • 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等致病菌,镜检无寄生虫。
  • 鳃丝呈暗红色,充血明显,粘液较少。
  • 病鱼的鳃盖表面组织一般会充血发炎,中间部位腐烂呈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 多数病鱼无规律沉浮,靠池边漫游,身体发黑,尤以头部发黑最为明显。一般不跳跃。
  • 病鱼常伴有赤皮病、肠炎病。

2、由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 病原体为寄生虫,显微镜下可见鳃隐鞭虫、车轮虫、半眉虫、孢子虫、三代虫、指环虫、中华鳋等。
  • 鳃丝多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明显,大量粘液包裹鳃丝,有时可见鳃丝外有一层白膜。如果是孢子虫寄生,则可在鳃丝上找到孢囊,形状像菜籽或块状。
  • 病鱼的鳃盖表面组织一般无损,不充血,腮丝会有缺损现象。
  • 多数病鱼整日浮于水面,常发癫甩尾,体色无明显变化。


治疗措施: 由于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在治疗时应采取不同方法:

  • 细菌性鳃病应当采取外用和内服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消灭水中的病原菌,另一方面杀灭体内的致病菌。外用药物可以使用黄粉、含氯剂或绿粉全缸泼洒,根据病情轻重,可连续施药2-3次(间隔1-2天)。内服药可以投喂清热解毒的中药配方或化学药物等,连续投喂3-5天。

对于寄生虫引起的鳃病,治疗措施如下:

  • 小瓜虫:可使用白点净或亚甲基蓝全缸泼洒。也可以提高水温至30摄氏度,数天后脱落。然后更换新水并保持水温,病鱼通常会恢复健康。
  • 孢子虫:可以使用灭孢虫类药物全缸泼洒,也可以使用左旋米唑按每千克鱼每日2-4克拌饵投喂,每天2次,连续喂养5天。另外,可以采用含有灭孢虫类药物的饵料进行喂食,效果也很好。
  • 车轮虫、半眉虫、中华鳋等:可以选择晶体敌百虫0.5-1.5克/立方米或其他杀虫剂全缸泼洒。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法和药物使用。同时,保持良好的水质管理,定期清洁鱼缸并进行适当的换水,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鳃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