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要妈妈陪读的神童现在怎么样了(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进中科院,23岁因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

| 影中纪实

编辑 | 影中纪实

«——【·前言·】——»

他2岁识千字,4岁读完初中课程,13岁以602分考入国内一流“湘大”物理系,17岁在“中科院”硕博连读,并进入全国顶尖“高能物理研究所”……

他就是魏永康,被誉为“东方神童”。

但是光鲜的背后却是命运突然反转,魏永康20岁时突然“跌落神坛”,母亲气得大骂:“你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神童的“陨落”?他后来又怎样了?


«——【·神童·】——»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华容县,一个普通、甚至有些贫困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因在朝鲜战争中被炸伤留下了终生残疾,基本没有劳动能力。

所以他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叫“永康”,就是希望他能永远健康,不要像自己一样。

这是一个父亲在面对儿子的“命运”时,最卑微的乞求了。

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是一名商店员工,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的重担。

别看岁月在她的脸上过早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实际上她也曾是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因为家里贫困,曾学梅本来可以上大学的。

曾学梅

可人世间最大的遗憾,也莫过于“如果不是”、“本来可以”……

潜移默化之间,她将自己未完成的遗憾悄悄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曾学梅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上心。

比如,在魏永康只有两三个月的时候,曾学梅就每天给他诵读唐诗、宋词。

等到别的小朋友听着童话、寓言故事睡觉的时候,魏永康已经开始听名人轶事了。

平日里曾学梅干活的时候,都会将物品的形状和名称指给儿子,比如“圆圆的桌子,圆圆的碗,长方形的窗户”。

小时候的魏永康

用这种方法,魏永康认识了很多物品和对应的字。与此同时,曾学梅已经发现儿子的接受能力很强。

魏永康9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咿呀学语,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把认识的字给读出来了,还能将听过一遍的诗词大体复述下来。

一岁半时他可以自主阅读报纸,到了两岁更是已经认识2000多个汉字了!

要知道,常用的汉字其实也就是2000-3000个左右!换言之,当时的魏永康基本上可以看懂98%的书面资料。

魏永康两岁写的日记

除此之外,稍难些的数学题对他来说也不在话下,偶尔还能冒出几个英文单词。

曾学梅的邻居、朋友对此无不是连连称奇、称赞,都说:“这孩子真棒,以后一定有出息!”

曾学梅一边谦虚,一边隐隐骄傲,既为儿子的聪慧,也为自己的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曾学梅的产假结束了,带孩子成了一大难题。

她只能每天上班的时候,把儿子放到旁边的新华书店里看书,下班再把他带回去。

没想到,这样做还收到了意外的惊喜。

当时两岁多一点的魏永康小嘴叭叭的,总能把当天从书上看到的东西,消化之后有逻辑地讲给妈妈听。

曾学梅和魏永康

书店的员工见一个两岁的孩子能这么聪明,也都喜欢他,一来二去之间,魏永康“小天才”的名号也就坐实了。

后来,“小天才”的名号再度升级,变成了“东方神童”。

1987年,4岁的魏永康已经自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他还是勉为其难地上了两年小学,才又上了初中。

在这种情况下,魏永康上中学才十几天就得了数学竞赛铜牌奖。

这下老师算是彻底相信了他的天资,没让他上初二,直接跳到了初三。

在这之后只要他参加比赛,就还是会经常得奖。

魏永康

虽然和其他参赛选手相比,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但是就知识储备来讲,用“降维打击”来形容却是毫不夸张。

在这之后,当地媒体也开始不断挖掘、采访、报道魏永康的成绩,大肆渲染“神童”的称号。

一番炒作之后,魏永康被彻底抬上了“神坛”。

但神童也并不是好当的,魏永康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经历了很多的辛苦。

模拟场景


«——【·曲折·】——»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中学是人生的转折点,曾学梅对此更是深有体会。

“如果不是没机会考大学,现在本来可以……”

一想到这些,曾学梅就非常遗憾、紧张,即便魏永康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关于这一点,网上有很多说法,例如曾学梅会帮魏永康挤好牙膏,帮着洗脸、洗澡、穿衣、洗衣,甚至亲自喂饭……

还会阻止儿子交朋友,不让和女生说话之类的……

其实这都是为了博人眼球而夸张描述的,真正的情况是,从魏永康刚上初一的时候,同学们根本就不屑于和他交朋友。

初一时期的魏永康

有的觉得他年纪小,有的觉得他名气大,有的单纯是因为跟风。

除此之外,那时魏永康才8岁,同班同学最小的也有12、13岁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他们因为不服气,还会通过霸凌的方式来发泄。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高一,曾学梅和学校都多次出面制止,但是这种情况在明里暗里还是屡禁不止。

久而久之学校也害怕出事,毕竟魏永康身上的光环太大了,他们承受不了。

于是高一结束之后,校方便联系曾学梅,提出让她带着孩子回家自学。

对此曾学梅是不愿意的,一来是她得上班赚钱,根本没有时间在家看着孩子学习。

曾学梅在节目中回忆

二来魏永康自己也不愿意退学,他喜欢学习,喜欢读书,虽然很多同学不愿意理他,但他还是想哥哥姐姐们在一起学习。

这可能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即便他是所谓的“神童”。

对此老师也没有办法,只能问魏永康“如果同学们打你该怎么办呢”,魏永康便不说话了,能感觉出来他的确害怕。

老师接着对曾学梅说:“魏永康同学年龄还这么小,在学校承担的精神压力太大了,这样下去影响他的成绩不说,很有可能会造成心里阴影。”

“反之,他的学习能力这么强,即便是在家也一样可以考上大学。”

曾学梅心疼儿子,只能采纳了老师的建议。

魏永康

但是刚从学校离开没几天,魏永康参加竞赛的名次下来了,除了一个第二名,其余的都是第一名。

这个时候学校又打电话给曾学梅,让她带着魏永康回学校报到。并专门解释道:

“学校专门在办公楼安排了个自习室,各科老师轮流加班给魏永康授课。”

就这样,魏永康凭借着自己参加比赛的名次,才算是换来了上高二的机会。

魏永康的证书

可是上了高二之后,还是有一些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针对魏永康,曾学梅曾多次到学校去和这些学生们讲道理,但是没用。

所以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学校扛不住压力,再次让魏永康回家自学。

魏永康从4月份回家之后,就开始不断地生病、输液,到了5月份更是直接住院治疗了。

但是到了7月6号晚上,魏永康一个人偷偷从医院跑了出去,回家拿了校服就要去学校,他想参加第二天的高考。

这一举动把曾学梅和老师们都吓得够呛,赶紧把他送到医务室。

到了第二天,魏永康还是高烧不退,校长、老师、医生都不同意他继续参加高考。

但是魏永康的态度太坚决了,大家都不忍心看他带着病还坐立不安的样子,最终决定让校医守他考试,如果情况不对,直接强行终止。

但奇怪的是,自从魏永康考完第一门后他的烧就退了!之后的几门考试他也坚持下来了!

对此,医生都感叹,可能魏永康的生病,真的是因为执念太深了……

那么,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如愿参加考试的魏永康,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

魏永康一家的合照


«——【·陨落·】——»

考试结束之后,魏永康表现得有些遗憾,估算自己大概能考590分左右(750分制),这个成绩比他高二参加模拟考试的时候低了100多分。

后来成绩下来之后,他考了596,加上各种竞赛的名次加分,总分602分,和他预估的基本没有太大出入。

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魏永康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因为知道自己错在哪,有时候比知道自己的对在哪还难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魏永康认为自己发挥失误了,但是他还是凭借着602的分数,成功进入了“国内一流”的湘潭大学物理系。

湘潭大学

那一年,他仅仅13岁,梦想是成为科学家。

刚开始的上大学的时候,魏永康是即期待又害怕,他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又害怕自己再次被欺负。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大学的同学都很友善,也很照顾他,这是魏永康之前在学校里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感觉。

与此同时,校方考虑到他年龄小、家庭贫困,不仅免除了四年的学费,还给曾学梅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工作职位,又给他们一家三口提供了住所。

所以魏永康大学四年的生活,其实是在母亲的照顾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

魏永康和曾学梅

事实上,这个时候已经有一些隐患开始出现了。

比如,湘潭大学的老师发现,魏永康被“神童”光环遮蔽了自我空间,他除了在学习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之外,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主见。

所以学校想让魏永康住进集体宿舍,和同学们多一些相处,也锻炼一下生活技能。

起初,曾学梅也同意了。

但是魏永康住了一阵子宿舍后,因为没有集体生活经验闹出不少笑话,曾学梅一心疼,就又把他接回去了。

而那个时候的魏永康其实已经有点反抗意识了,他愿意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谈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只是在母亲的坚持下,他也没敢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情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时间来到2000年,十七岁的魏永康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进行硕博连读,并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的国内最顶尖的“高能物理所”!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可以说是距离科学家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一时间华容县再次轰动了,魏永康也成为了当地甚至全国的红人,没有人不知道湖南出了一个超级神童。

但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在这看似是人生的高光的一刻,却是天才陨落的开始。

在去中科大读书的时候,曾学梅其实是还想要跟着去“陪读”的,但是此时已经17岁的魏永康却坚决反对。

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母亲陪读了。

曾雪梅虽然不放心,但是中科院也明确表示了不允许她继续陪读,因此她也只能作罢。

这是魏永康第一次离开母亲的照顾自己独立生活,又是研读的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他是充满期待的,似乎未来触手可及。

但是仅仅三年之后,他就被中科院给劝退了,连硕士学位都没有拿到。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魏永康


«——【·改变·】——»

其实说到底,魏永康陨落看似出人意料,仔细分析下来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在魏永康进入中科大之前,他的生活被母亲有意无意的给包办了,他不需要担心任何事情。

似乎只要他好好学习,不断突破自己,那么所有人都认为这种生活就是合理的。

再加上他曾长期遭受校园霸凌,以上种种直接、间接造成了他是个天才的同时,也是一个没有被“社会化”的怪才。

他不懂得和人沟通、分享,也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他几乎无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魏永康

所以等到他独自一人远赴北京读书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独立生活。

早上的时候他不知道该几点起床,所以经常会逃课旷课,晚上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该几点睡觉,经常到半夜还在看书。

循环往复之间,他几乎和老师、同学活出了时差,总是完美的错过了交流的机会。

甚至在非典期间,魏永康也从不去排队领取口罩和药物,老师只能将物资直接送到他寝室。

除此之外,他还不会洗衣服,不会根据时令冷暖换衣换鞋,这让他整个人都看上去非常的“另类”,就更别说是打扫卫生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还只是侧面影响。

魏永康

最关键的两点是:

2002年魏永康的老师要出国,所以一门计算机语言的选修课考试,需要从7月末提前至5月。

为此学校公告栏上专门张贴了考试时间调整的通知,但只有魏永康却没有留意。

这直接导致了他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被判为0分,被取消了硕博连读的资格。

而到了2003年4月的时候,魏永康又再次错过了硕士学位的毕业论文提交时间。

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将对没有毕业论文成绩的魏永康作肄业处理。

也就是说,本来是硕博连读的魏永康,上了3年学却连硕士毕业证都没有……

曾学梅接到电话之后连夜赶到中科院,一气之下对魏永康怒骂道:“这么好的条件,你不好好珍惜,只有死路一条!”

曾红梅回忆

而与此同时,魏永康也再次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只不过这次他们铺天盖地报道的,是“东方神童”陨落的故事。

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将曾学梅推上了风口浪尖,说是她亲手毁了儿子……

但都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这样的结果对于魏永康和曾学梅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

魏永康从中科院退学之后,曾学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开始做出改变。

她教魏永康做家务、洗衣服、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让他邀请朋友来家里玩。

渐渐的,魏永康学会了给客人倒茶,去菜市场买菜,晚回家也会打电话解释……

曾学梅就像当初教他学知识一样,逐渐帮他进行了“社会化”的过度。

退学之后的魏永康

而魏永康也在一点一点地,努力跟早已脱节的社会接上轨。

在这中间,还有很多人很多机构都主动对魏永康伸出了援手,比如时任华容县人大副主任的王佩群,还有魏永康出众的班主任张锦平。

他们的出现,让魏永康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恢复,并逐渐被社会所接纳。

2005年,某航天研究机构听说了魏永康的情况,邀请他去上海上班。也是在上海,他认识了未来的妻子,付碧。

2007年,付碧大学毕业。不久,魏永康在深圳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付碧也在同一家公司落脚。

2008年10月1日,魏永康与付碧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儿一女,一家四口的生活非常稳定,魏永康也越来越开朗了。

魏永康和女儿

其实到这了时候,魏永康已经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他不再天天钻进书里,他会和妻子一起做饭、做家务,会带孩子去公园玩、去唱KTV,去看海。

后来,魏永康又来到了南京,转行软件开发工作。

他工作表现很好,当时的年薪有10万左右,还在妻子老家买了一栋三层小楼,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昔日的“神童”“天才”,用了十几年,终于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对此,曾雪梅也表示,非常的知足。

曾红梅


«——【·结语·】——»

相比于成为“神童”,魏永康成为一个“普通人”的过程其实更加的辛苦一些,他经历了失败、落魄,以及从头再来的崩溃。

从小就顶着光环长大的他,拥有着一股内敛的力量,以至于他不会与人沟通交流,也不会保护自己。

可能在他的世界之中,还有这更多精彩或者是神奇的想法,但如果不能表达出来,终将是没有意义。

因为,我们始终是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社会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幸运的是,魏永康最后成功了。

但是这个天才的故事到最后还是以悲凉的色彩画上了最后一笔,2021年11月9日,魏永康突发疾病与世长辞,年仅38岁。

对于他来说,这一生未免有些短暂,不管是从年龄上来说,还是从其融入到这个社会的时间来说。

其实我们也要反思一下像魏永康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教育界其实也还是不少。

这与中国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父母们一味追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一心扑在功课学习上,往往忽视了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的基本技能。

我们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人才,我们需要的是人格独立、有思想有道德的人,看淡一点“高分”,多停留一些眼光在“高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