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表白日,也是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后悔买错或用错的哺乳产品,希望每个母乳妈妈都可以避开大坑,顺利地开始并完成哺乳大任!
本来喂奶一切正常,突然某天感觉不适、宝宝吃的也不顺畅了。
也许是因为你的「哺乳工具」不小心成了「妈妈大杀器」!
第一次受损时可可才一个月,我完全没有想到,是天天见、夜夜用的哺乳工具搞了破坏。然而跟闺蜜一聊,才发现有太多妈妈们受过这种易得难愈的“泵奶伤”。
我的泵奶器是产科医生推荐的Spectra S1充电型医院等级泵奶器。
说明书建议:先用短平快模式模拟吮吸,刺激出泌乳再提高至不影响舒适感的强度,即比产生痛感时降一级。以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伤害。
不过除了力度,奶泵还有一个更隐形的伤害,往往坑娘于无形 —— 它就是大小不合适的喇叭罩。
这真不是一句废话,一年半前的自己就很想当然!
都说科学的衔乳姿势是宝宝的嘴要包住妈妈。
那同理,喇叭罩也应该尽量罩住更多,对不对?
喇叭罩越大刺激越多,越有利,对不对?
这么想就恰恰事与愿违。
当我发现周围皮肤越来越高,还以为是哺乳后扁平得到了自然改善。等到看了哺乳咨询师的科普才恍然大悟,那是喇叭口选的太大了拉扯到导致的水肿。
真正改善的是经过吮吸改变形态,从而更符合宝宝衔乳的自然规律,而不是周边的皮肤出现异样。
像我一样“误会”了泵奶器的妈妈真的不少,以至于Instagram上还有一个#flangefridays 话题来教妈妈如何选择合适的flange(喇叭罩)。
喇叭罩太大了会拉扯富有弹性的皮肤组织,造成水肿,从而压迫输乳管,导致泌乳困难、发硬发炎、腺体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和病变。
但是过小了也不行。就像是光脚穿了小鞋,在活塞运动的时候别提多容易摩擦破损了。
选择正确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1)喂奶前,喇叭罩通道直径大3-4mm
2)喂奶后,喇叭罩通道直径大1-2mm
不过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最终还是要自己舒适、排奶有效且有效率为主,这样才能保证妈妈的健康和哺乳的长期性。
亚特兰大的国际哺乳咨询师Katherine Morrison说,
基本上我所有客户都用过错误的喇叭罩。她们中大约有90%是需要19-22mm的喇叭罩,另外有1%用15mm的,7%用17mm的,1%用24-25mm的,1%用27mm或更大的。但是绝大多数人用的都偏大了。
类似上图这种集奶器号称“无需手扶,解放双手”、”不浪费一滴母乳”、堪称“哺乳神器”,网上销量成千上万。
商家还引导妈妈们,可以一边喂奶,一边用吸力来排奶。所谓“喂奶即追奶”,不知道戳中了多少“贪心”的妈妈!
我当时对何谓“真空负压”一无所知,正是被这种念头拖下了水。
结果用了一星期后发现严重水肿、发白、长泡,喂奶的时候每次痛到我在黑暗中要跳起来。
严重破损直接导致我一个库存百袋的奶牛经历了大小五次受伤,最后被迫抱着吃不够的宝宝一起哭、只能给加了一个月配方水奶。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对身体的伤害几乎100%是不可逆的!
集奶器挂在身上需要一定吸力,而用过大负压来对待全身最娇弱的部位之一,伤害可想而知。
硅胶集奶器经过挤压后,会吸住整个皮肤组织,造成的水肿很难消褪不说,也会变的更脆弱、易嘬烂、易受细菌侵害。
现在可可18个月了,我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哺乳前的形态。每次看到这些字眼,都不禁旧伤复发、瞬间胸疼。
其实作为单纯的接奶器它的确是个好产品 —— 简洁、干净、不倒、不洒。
所以还是让它安安静静得当一个容器吧!
乳盾/保护器是一种略少见、但很有用的哺乳工具。
虽然美名其曰“保护”器,但根据我的实际经验,咬起来一样痛。特别当已经破了,一样能被嘬得打冷战。
真正能发挥它作用的时候是,解决妈妈扁平或宝宝舌系带过短造成的无法含乳问题。
但是它的使用方法在国际上略有争议的:
一方面认为它有延长的辅助作用、能保证新生儿母乳率;另一方面认为它不使宝宝的唾液和妈妈直接接触,长期会阻碍妈妈的激素分泌导致奶量减少、影响妈妈根据生长发育需要定制奶的营养成分。
因此,在使用乳盾的时候我的哺乳咨询师三天两头追问情况,生怕有副作用。好在在我使用的两个月里没有出现影响奶量的情况。
和喇叭罩一样,乳盾也分大小,其中常见的是16、22和24mm的。
刚生完医生一看娃吃不上奶,就给了我24mm的。后来发现了有点大,拉扯了,就问可不可以换小的。
我的哺乳咨询师说,
乳盾会把妈妈变成了一个奶瓶。因此“哺乳”不再是通过衔乳,而是通过吃奶嘴。
这样本身就更不费劲,如果再用小号的乳盾,宝宝的嘴型就会跟奶嘴差不多。如果习惯了,以后就越不会标准的衔乳姿势 —— 上下唇呈鱼嘴状含住。
如果不幸出现这种情况,离断奶、转奶也就不远了。
我想了想,使用乳盾还是挺麻烦的,每次用完要清洗,出门也不便携带,娃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一只手更是操作不过来。
所以权衡之下,还是希望能摆脱乳盾哺乳。那么妈妈就要小小地牺牲一下,一边使用略大的乳盾哺乳,一边训练孩子自然衔乳。
毕竟生娃那么大的罪都受了,为了ta以后都吃得顺畅,这算什么呢?对吧!
希望母乳之路走的长一些,妈妈们就要尽早在出现疼痛、白泡、水肿的时候及时护理。
> > 如果出现水肿,可以用【反向压力软化按摩法】进行缓解。
《反向压力软化法》,作用于周围2-5cm
> > 如果出现痛感,可能是被酵母菌(念珠菌)轻微感染了,这个时候就不要硬喂了。
因为痛感会抑制泌乳激素,导致奶水减少。所以越坚持越糟糕,严重了可能感染乳腺。
可以用泵奶代替亲喂,毕竟奶泵不会不爽就咬你。
同时可以找医生开抗菌消炎的乳膏。加拿大母乳基金会认为:2%莫匹罗星+0.1% 倍他米松的消炎膏是安全的抑痛计量。
> > 如果有轻微磨损,可以在哺乳后用羊毛脂。亲测对破损、婴儿口水疹、湿疹皮肤保湿和修复都非常有效!我和胖可一共大概用了五六只了。
最后送一个小tip给哺乳妈妈:把抽纸搓成一个卷,再绕成一个圈,围在四周然后再穿内衣,可以有效防止破损处的摩擦。
最后,希望姨妈们的哺乳之路都顺顺利利,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