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红旗渠有多长多少米(这条渠修了十年,全长1500公里,这样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你不来看看)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歌是《红旗渠》纪录片的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随着这首歌的播放,唤起了许多人无穷的回忆,当年的许多修渠者,或已离开,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回顾那段历史,很多人都发现,“红旗渠精神”依然一直存在着的,因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林州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交界处,曾经十分贫穷,十年九旱。西边太行山,北边浊漳河将林州盆地围起来,人们世代在这个盆地中繁衍生息。这里虽然是盆地,但盆底自西向东倾斜,无法积蓄雨水。林州境内分布着石灰岩,不能形成隔水层,地下水资源也相当匮乏。

说起红旗渠,很多人会问,红旗渠到底有多长,红旗渠修建用了多少时间,现在红旗渠是怎么样的?

红旗渠是在1960年2月开始修建,3.7万林州百姓(林县当时全县是50万人口,先后30万人参加修渠),走进了太行山。1965年4月,红旗渠总干渠建成,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

第一干渠自分水岭沿林虑山东侧向南,经水河、黑龙庙、田家沟、黄华、桃园、北小庄、温家掌等村到合涧镇西与英雄渠汇流,全长39.7公里。

第二干渠自分水岭起,沿姚村镇东北部猫儿岭,经申家岗、焦家屯、马家山、庞村、皇墓、杨伯山屯、张家井、乔家屯等村,至马店村东,全长47.6公里。

第三干渠从总干渠尾(分水岭)上游560米处的右侧分出,伸向东北,经仙岩村到下燕科村南穿越卢寨岭3898米长的曙光洞后,到东卢寨村东,全长10.9公里。

1969年7月,所有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至此总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时,无数人站在渠边嚎啕大哭。

今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来到红旗渠,目睹悬崖峭壁上的一湾清水蜿蜒穿行,看罢纪念馆内的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后,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简直是奇迹。感叹之后是思考: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让林县人民能够在上世纪60年代那个缺衣少食的岁月里开凿出奇迹般的“人工天河”?

那是抱定“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意志,用艰苦奋斗的精神书写了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那时候的国家非常困难,林县人民没有退缩,而是抱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磐石信念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

那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团结协作精神谱写出来的奋斗乐章。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

那是林县人民不计个人得失与安危,用无私奉献精神托举起来的美好梦想。妇女连长李改云为救16岁的女青年被砸伤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共产党员任羊成冒着跌落万丈深涧的生命危险,肩负起“凌空除险”的重任;技术员吴祖太在王家庄隧洞探查险情时不幸遭遇洞顶坍塌,牺牲时年仅27岁。

红旗渠十年建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81名英雄儿女先后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

林县人民苦干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这就是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就像今天红旗渠的水一样永远流淌着!

这样的林县值得你一来!

老家河南!豫见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