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3岁小孩的天性是什么(3岁孩子“自私”属天性,若父母应对失误,很有可能成了问题!)

家教智慧

昨天一位家长留言:我的孩子过了8月就满3周岁了,我发现他有一个现象,好像很“自私”,什么都往自己身边拿,例如书籍、玩具、物品,只要他喜欢,就只进不出,不肯拿出去,回想一下,我们家里每个人都很大方大度的,与人相处也都融洽,这孩子怎么这样,我们想不通,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回复

谢谢你分享孩子的故事,其实也不必过于焦虑,孩子的这种现象符合正常的心理过程,你们小时候也这样过,只是不太记得而已。

孩子的这种所谓的“自私”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中心阶段”,是孩子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大约到了三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认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很多心理学实验和观察数据证明了这一特点,因此不必过度在意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如果你放大,聚焦了,孩子就会。

可以说自我中心人人都有,都会经历这么一个微妙的阶段,然后随着认知拓展和生命发展慢慢会克服过度的自我,走向更为开放,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更为平和。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或到了5-6岁,甚至7-9岁,还停滞在自我中心阶段,这或许就真的成了问题。

儿童自我中心的形成除了天性使然(这是一个必然,不可改变),但如果父母教养方式不恰当会延续这个阶段。帮助儿童走出自我中心,因此,如果孩子3岁出现自然地自我中心现象时,父母需要学习如何科学的应对,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阶段,真正实现生命质量的飞跃。

适度降低孩子作为“家庭太阳”的亮度

父母和爷爷奶奶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这样很容易溺爱孩子。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太阳的亮度,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视为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一个人。举个小小的例子,许多家庭对于孩子生日很看重,而对于老人的生日却显得低调,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中心,小皇帝心理就膨胀了。正确的姿势是,家里每个成员的生日都值得平等对待,尤其是爷爷奶奶的生日让孩子亲身参与策划(稍大一些的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感到家里人的和睦,平等和温暖。

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

运用移情方法。

即引导孩子设身处地的想到别人。例如,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去拜访朋友,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朋友就叫自己的孩子拿一个香蕉给来玩的孩子吃,但孩子不肯。朋友就开导他说: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应好好地招待人家。如果你去别的小朋友家玩,人家只顾自己吃东西而不给你吃,你会高兴吗?孩子说:不高兴。朋友接着说:对呀,所以我们要给小朋友吃,他才会高兴呀。通过一个比较,朋友家的孩子就拿出香蕉了。可见,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导。

作为父母,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引导孩子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别人。 这个过程不能用强制的手段,呵斥、打骂往往会导致另一个极端,这也是需要提醒父母的一点。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带孩子到同龄人中游戏、活动,在实际的场景里面引导孩子学会理解合作的关系,理解分享的重要,理解角色互换的意义,这样的情景教育会让孩子很快意识到自我中心的局限性:因为会缺少朋友的帮助,或者根本没有朋友交往,这样他就会慢慢调整自己的方式,这一点要相信孩子的潜能,适时调整行为方式。

孩子在3岁表现出来的“自私”或许出于天然中的自我中心觉醒,但如果父母处理不当,把这种阶段延续下去,或许会真的成为问题,这一点需要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