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吐血是什么病征兆(导医台 (十一)常见病症鉴别:呕血)

(仅供零基础非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呕血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是由上消化道疾病(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胃从口腔呕出。若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吞咽后再呕出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呕血,应当加以鉴别。出血量一般每日在50-75毫升以上,即可出现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凡病变在幽门以上特别当出血量较大者常有黑便兼有呕血,而出血量小而缓慢者,可无呕血而仅有黑便;如病变在幽门以下,短时间内出血量大、血液可反流入胃而引起呕血;

一、病因

1、食管疾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及食管外伤等可导致呕血。大量呕血常由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可造成大量呕血,并常危及生命。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最常见为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慢性胃炎及由服用非甾类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和由应激因素所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胃粘膜脱垂症、胃动脉硬化及十二指肠炎等亦可引起呕血。

3、肝、胆道疾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恶性肿瘤(如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裂出血、胆囊、胆道结石、胆道寄生虫 (常见为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均可引起出血。大量血液流入十二指肠,造成呕血或便血。

4、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破裂出血、胰腺癌。

5、血液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霍奇金氏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如应用抗凝血药物过量等)。

6、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性肝炎。

7、其他:尿毒症、结节性多动脉炎。

如上所述,呕血的病因甚多,但以消化性溃疡引起最为常见。其次为肝硬化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次为急性胃黏膜病变(大面积烧伤、颅脑病变、外伤、非甾类药物等),因此考虑呕血患者的病因时,应首先考虑前述三种疾病。当病因不能明确时,再考虑少见病因,如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临床表现

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随后呕吐出血性胃内容物,呕出血液的颜色,视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在胃内停留时间的久暂而不同。出血量多而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血色鲜红或混有凝血块,或暗红色;当出血量少且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则因血红蛋白与其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咖啡渣样棕褐色。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除有呕血及黑便外,其他表现视其出血量的多寡而异。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下,可仅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肢冷、心慌、脉速等急性失血症状。若出血量多,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显示脉搏频数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及休克等。血常规改变,最初可不明显,随后由于组织液的渗出及输液等情况,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可逐渐降低,故出血早期不能仅根据血常规的改变来判断出血量。

(一)呕血与咯血之鉴别

呕血 :基本疾病:胃及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糜烂出血性胃炎等; 出血前症状:上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心悸、有时晕厥;出血方式:呕出;出血物性状:黑褐色咖啡渣样,有时鲜红色混有食物残渣;出血后情况:均有黑便。

咯血:基本病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型钩端螺旋体病等;出血前症状:喉头发痒、咳嗽、胸闷;出血方式:咯出;出血物性状:鲜红色混有气泡及痰;出血后情况:痰中带血丝,除非血液被吞下,一般无黑便。

(二)呕血与黑便的识别:

首先应和所谓假性呕血与黑便区别。进食大量动物血,口服某些中药、生物炭、铁剂或铋剂后,可以呈现黑色粪便,应仔细询问病史以获得有关资料,从而和真正的黑便加以区别。

鼻衄、咯血、口腔或咽喉出血再吞入后,也可出现黑便,如果吞入大量血液还可兼有呕血,必须认真检查鼻、口腔、咽部有关部位,了解有无出血灶,加以鉴别。

(三)判断是否有持续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否停止,不能单独以黑便持续时间来判断。若患者每天排便,则一次出血,约2-3天后大便颜色转黄;但如间隔数天排便一次,黑便可持续时间较长;也有大量出血后在短期内贮留于肠内而不排便者。故出血是否停止,应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加以判断。下述情况应认为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1)反复呕血或黑便,排便次数增多,甚至大便转为暗红色;

(2)进行性贫血,有头晕、黑曚、心悸、气急,血常规发现有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进行性降低;

(3)经足量的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休克未见好转或继续恶化;

(4)经输血或快速输液,血压或中心静脉压渐趋恢复正常,但减慢或停止输液、输血,血压或中心静脉压又见下降;

(5)如无呕吐或严重脱水,也无明显肾功能减退而尿素氮持续增高。一般认为有反复发作的溃疡出血,并证实位于十二指肠者,往往出血来自较大的血管,溃疡基底多疤痕组织,出血不易自止;

(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一般比消化性溃疡或糜烂出血性胃炎的出血量大,不易自行止血,再出血的机会较多;消化性溃疡一般在出血后腹痛自行缓解,但如疼痛依旧不减,且有加重者,应警惕有再出血的可能。

三、伴随症状

1、呕血伴上腹痛:中青年患者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并带有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患者慢性上腹痛,且无明显规律性并厌食及消瘦者应警惕胃癌。

2、呕血伴肝、脾肿大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腹水,化验有肝功能受损者,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液化验甲胎蛋白阳性者多为肝癌。

3、呕血伴黄疸:黄疸、寒战、发热伴有右上腹部绞痛而呕血者可能由肝胆疾病而引起。黄疸、发热及全身皮肤粘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4、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常与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有关。

5、其他;多发生在近期有服用非甾类药物史伴呕血者,或有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严重外伤等应激因素伴呕血者;多考虑急性胃粘膜病变(糜烂出血性胃炎);在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者,应注意食管贲门粘膜撕裂伤。

四、常见呕血病因的鉴别诊断

1、食管癌:呕血见于晚期患者。男性患者有进行性吞咽困难、胸骨或剑突下疼痛、反食、消瘦,同时出现呕血者,常为食管癌。一般为持续少量出血,少数患者可有急性大量呕血。经X线钡餐食管造影显示食管局限性狭窄及钡影残缺。食管镜可直接窥见癌肿。胸外科、消化内科就诊!

2、食管贲门粘膜裂伤:有饮酒后剧烈呕吐病史,少数患者可无呕吐或干呕史。鉴于裂伤病损多在出血后48-72小时内愈合,内窥镜检查应在上消化道出血后短期内尽早进行,这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消化内科就诊!

3、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位。胃溃疡出血以呕血为主,继以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以青壮年有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的上腹痛为其特点,一般经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可使疼痛缓解。患者在出血前数天常有上腹痛加重,且对碱性药物止痛效果不佳,出血后腹痛反而减轻;有的患者无上腹痛病史,以呕血或黑便为最先出现的症状。目前主要诊断方法为纤维内窥镜检查具有直接诊断意义。消化内科就诊!

4、肝硬化: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第二位。其出血量较多,呕血常为其主要表现,且常为鲜红色。在出血后,原有脾肿大可以缩小,甚至不再能被扪及,待血止后一周左右,脾脏又可逐渐增大,故应密切复查。肝功能化验检查可有多项异常(白蛋白减低、白/球比值倒置、转氨酶数值增高、胆红素可增高、r-谷氨酰转肽酶值增高等)有助于诊断;目前纤维内窥镜为主要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新近出血的病灶。消化内科就诊!

5、糜烂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多在近期有服用非甾类药物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严重外伤伴呕血者。由于病变累及粘膜层,出血病灶愈合较快,所以目前多主张进行急症纤维内窥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的病因诊断。消化内科就诊!

6、胃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已属胃癌晚期,以溃疡型为多见。患者常有上腹隐痛、胀痛、进食与碱性药物对疼痛缓解一般不明显。呕血量一般不大,黑便可持续时间较久,且出血量往往与明显贫血不成比例。目前主要诊断方法为纤维内窥镜检查及活检可以获得确诊。消化内科就诊!

7、乏特壶腹癌:癌组织糜烂坏死常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进行性加深的梗阻性黄疸,其特点是每有上消化道出血后,黄疸能呈暂时性部分减退。腹部彩超可协助诊断,纤维十二指肠镜可直接窥见肿瘤,并做活检以确诊。普外或消化内科就诊!

不求点赞和关注,只求网友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片刻,略知一二,也许不知何时能用得上,而开卷获益,此乃大幸也! 水平有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