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根儿下多数老北京人的冬天,过得既不丰富,也不红火,可就是在这些单调中,他们却能找出乐趣,活出滋味来。因为在这个季节,总有一些小吃食让人难以忘怀,它们既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饕餮盛宴,但伴随着街头货郎的吆喝,却时刻勾着我们的味蕾,下面,我就带您看看老北京人冬日里的街头小吃。
炸丸子
冬季卖炸素丸子的,多是常年卖炸豆腐的。卖炸丸子的小贩一般于傍晚挑着担子上街叫卖。担子一头是丸子锅,锅上放有木盖板,上有辣椒油缸、香菜末、酱油瓶、醋瓶、筷子、小碗等;锅下火炉,炉下放有水桶。另一头是木制小坐柜,供小贩歇坐用。柜外悬挂两个布口袋,分别装干丸子和炸豆腐。所卖丸子是用宽粉条煮熟切碎,加上豆面、五香面和好后,团成小丸子过油炸成。豆腐,是将鲜豆腐切成小三角块过油炸。卖时用咸花椒水煮,开锅即可出售,丸子论个,豆腐论块。
水萝卜
冬季北京室内升火,干燥异常,家家喜食水萝卜,价钱便宜,而且爽口。夜晚,小贩身背柳筐,提一面单照小玻璃油灯,或者提一盏电石灯,其吆喝声清脆而响亮,是货声中最动听的了,货声各异,如“水萝卜,辣来换!”“象牙白来!辣来换!不辣的来!脆哎萝卜来哎!”“赛过梨来,辣来换!”“又酥又脆的心里美来!萝卜!辣来换!”“好吃的萝卜赛过梨来!辣来换!”小贩突出“不辣”,并以“辣来换”保证质量。花几个铜元买一个青皮红心萝卜,卖的人当场切开,切声清脆,未尝即可怡神。
茶汤
卖茶汤的小贩多在街头或庙会设摊,也有挑担串巷者。茶汤摊比较整洁,用木板支成,上铺蓝布,摆着碗勺与大玻璃匣,匣内分别装有茶汤面(用糜子面磨成)、油炒面(即油茶,用牛骨髓油炒白面,并放入芝麻、松仁、核桃仁等果料)、藕粉,以及红糖、白糖、玫瑰苜蓿汁。冲茶汤用的大铜壶,高约二尺,中空有膛,烧木炭或煤球。冲茶汤讲究配色,茶汤面、油茶面用,红糖,藕粉用白糖,并放一小勺玫瑰苜蓿汁增加汤味。串巷卖茶汤,仍担长把大铜壶,制作方法同茶汤摊,不过他们需要不断吆喝,告诉人们卖茶汤的来了。
半空儿
十一月里有卖“半空儿”的,多在晚间叫卖,一直卖到后半夜。“半空儿”是指不饱满的瘪花生,有的还是干瓤,这样的炒花生,也就吃其泥土香气而已。因而价钱便宜,一个大子儿给一大捧,一大筐卖一百多个子儿,能赚五十多个子儿。有时候还带卖海棠,海棠在树上冻蔫了,吃起来还有甜味。过去,在北风怒吼,冻雪打窗的冬夜里,深深的巷子里,伴着北风飘过来一声颤颤抖抖的吆喝声,一种凄凉的感觉:“半空儿多给哎,给人树熟儿的海棠儿!”
关东糖
进入腊月,快过年了,从腊八开始,就陆续卖年货了。腊月二十三,按迷信的说法,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汇报的日子,因此有“二十日买糖瓜,二十三日送灶王”的风俗。腊月二十日以前就开始有设大摊卖年货的了,特别是用来祭灶的关东糖、糖瓜和南糖等,四城都有卖的。串巷叫卖的小贩,卖的关东糖质量较差,因而有“赛白玉的关东糖”的吆喝声,以招揽顾客。还有一种单调的吆喝:“关东糖哎,关东糖!”“买点糖瓜吧,您可别忘了祭灶啊!”
荸荠
荸荠不但是一种水果,还有药用功效,可以清心泻火、润肺凉肝、消食化痰、利尿明目。老北京人除夕日傍晚卖荸荠,取“毕齐”之意。年货已经备好,再买荸荠,取其吉利,成为老北京人风俗。小贩走街串巷,抓紧时间叫卖,卖生荸荠的小贩吆喝:“约大荸荠!”卖熟荸荠的小贩吆喝:“约荸荠果儿来!好吃又好剥咧!”叫卖者自除夕开始,一直卖到明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