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都江堰是谁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李冰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何《史记》里只有40个字的记述)


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史记·河渠书》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汹涌澎湃的岷江,自北向南流经灌县(今都江堰市)时,被古代蜀地人民疏导,凿山作堤,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都江堰,从此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形成,四川变为天府之国。


2000多年来,这座“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


都江堰


文化大家余秋雨曾评价都江堰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我想,长城是一种文化遗产,都江堰也是一种文化遗产,但它们之间的内涵不一样。如果说,长城在人们的心里,它是为抵御和防止外来侵犯,保证境内安全的国防工程,那么,都江堰在人们的心里,它是为改变黎民百姓生活,改善生活质量,使之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这两大工程都是伟大的,似乎不宜厚此薄彼。


现在比较通常的说法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秦国蜀郡守李冰设计规划,和其儿子二郎率领当地人民修建的。然而,也有不少研究家提出了疑问。


比如,像都江堰这样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历史对它的主持者一定会有详细交代,可是目前为止,李冰本人的生卒仍是未知数。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里,对都江堰的记录只寥寥40来个字且用了模糊笔法,“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没有年代,没有形象,甚至连人物的姓氏都没有指出。直到后来的班固,才在他的《汉书》中,将“冰”的前面加了一个“李”字。


李冰父子雕像


司马迁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家,为什么偏偏对此的记载如此模糊呢?而同样修建于秦代的郑国渠,在《史记》中却说得明白,130余个字中,有名有姓,有比较详细的事迹。秦王为表彰治水有功的郑国,用郑国的名字命名郑国渠,那为什么不把都江堰命名为“李冰堰”呢?


郑国渠的水利工程规模不能与都江堰相提并论。郑国渠的建设尚且需要10多年时间,难道李冰在短短任期内就把都江堰建成?


当然也有此说,二郎并不是李冰的儿子,他的辈份比李冰大得多。由于二郎的治水功绩,人们把他奉为神。《封神榜》中的二郎神和《西游记》中的二郎神,估计就是这位人物演化的。《西游记》里,那个三只眼杨戬,便是与孙悟空在灌江口他的神庙上空打架的,本事不比孙悟空差。


这些文章所得出的结论差不多,即都江堰可能不是秦国平蜀后才开始建的,李冰也不是都江堰的始建者。


那么,李冰在兴建都江堰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他的功绩能轻易否定吗?


李冰的确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1974年3月,在都江堰风景区安澜索桥下,出土了李冰石像。这一国宝级文物,证实了李冰的确是秦国时的地方官,也证实了他曾经主持过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石像的前胸及两袖有题刻隶书文字:“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椽”,“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珍水万世焉”。


“郡”,即郡守,战国时设置的地方行政长官;“府君”,对已故者的尊称。建宁元年,即汉灵帝刘宏年号,为公元168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为4月25日;“都水椽”,类似现在的水利部门。“尹”,即府尹,汉代设置的地方长官称谓;“龙长、陈壹”,人的名字;“珍”,珍宝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珍通假“镇”。


以上3句话的意思大概是:公元168年4月25日,东汉郡守龙长、都水椽陈壹造了李冰等3方神石人,立于江中,以保珍贵的水千秋万世,造福人民。


李冰石像


李冰曾经主持过都江堰水利工程,但他并非是都江堰的始建者。


李冰在秦昭襄王末期(约公元前256--251 年)被任命为蜀郡守,在短短的5年任期内,他不可能从头到尾主持兴建了都江堰这样的巨大工程。


《华阳国志》记载:“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 《水经注》中也有李冰“壅江作堋” 类似的记载 。


什么叫壅江作堋?就是拦河筑堤。壅是堵塞的意思,堋指的是堤坝。


都江堰主体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分水堤坝,把岷江劈为内外二江,外江排洪,内江灌溉;飞沙堰泄洪排沙,调节水量;宝瓶口状若瓶颈,为内江总引水口,同时控制进水流量,它是在玉垒山延伸向岷江的山崖上人工凿开的缺口。玉垒山开凿后,对面的小山丘叫离堆(现为离堆公园)。


鱼嘴


鱼嘴和宝瓶口都需要开石挖土(飞沙堰是在唐代建筑成),即“壅江作堋”,这个工程量在今天来看也是相当巨大的。


据现代水利专家计算, 光是“壅江作堋”、挖掘郫、湔二江的土石方量,就高达约1200 万m3 ,假设用现代工程技术来施工,投入100 辆三峡大坝施工中所使用的超级大卡车,至少需要 2 年多时间才能完成。而在战国时期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即便动用10万人,花费的时间起码要在10年以上。


李冰在任期间,一下子兴建了都江堰鱼嘴、宝瓶口(飞沙堰是唐代筑成)主体工程及其它设施似乎难以想像。所以有的学者认为,李冰是在先人开凿了宝瓶口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而鱼嘴则是天然形成被李冰巧妙利用的。联系到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说得如此模糊,甚至连李冰所属的朝代也漏掉,这些说法可能也有合理的成分。


宝瓶口


其次,如果秦国国内已经有了李冰这样的水利专家,秦王又为何同意韩国水利工匠郑国,到秦国本土上来修建郑国渠呢?


按通常说法,都江堰是李冰主持兴建的,完工时间在公元前251年左右,也就是他任期结束的时候,而郑国渠开始兴建是在公元前246年。都江堰工程在前,郑国渠工程在后,秦王不用李冰这样的本国水利专家,而用怀有“疲秦"阴谋的他国人,不合情理。


郑国渠遗址


有一份材料说,李冰病逝于公元前235年,那他完全赶得上去修郑国渠。即使他早已经去世,和他一起修建都江堰的技术人员一定也为数不少,秦王为何不用呢?


再者,兴建都江堰、郑国渠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两项工程修筑时间相隔不长,当时的秦国正在加快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哪里有这么多的钱财和人力连接用于大型水利建设。



李冰画像



就像万里长城并不是秦始皇时代才开始修筑,而民间流传说长城是秦始皇造的一样,都江堰可能是也应该是古蜀国历代治水的智慧结晶,并在李冰时得到了最高的升华。没有古蜀先民的智慧为基础,就不大可能有都江堰。但是李冰的丰功伟绩不容怀疑,他将前人留下的治水精神和宝贵经验发扬光大,同时创造了独特的治水方法,为中华水利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历史实在太遥远,要还原一个完全真实的时点大概很难做到了。连当时的司马迁都无法为后人描述一个清晰的李冰,何况现代人。但我们愿意相信而且怀着虔诚的心情,看到的领会到的,是现在的都江堰--一座凝聚着古代人民智慧,并经历代修建的,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伟大的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