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裁剪
袖子 在四肢里,胳膊和腿是同等地位,但裁剪的时候,并不把裤腿单独列出来研究。这不是说裤腿不重要,而是由活动特性决定的。腿大多数时候都是直着的,很少有人把腿前翘高或后踢高,除非做运动。坐下的时候腿与臀的确是呈弯角,裤子会起大量的皱褶,但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上身,谁看你坐着的时候腿上是否有褶呢?所以裤子的裁剪并不把裤腿独立,从上到下一片过,皱也好、绷紧也好,不管你。 袖子不同。人的活动多半靠手完成,胳膊从来不老老实实的放着,一会儿前抬、一会儿侧伸、有时候挠挠背、偶尔还举到天花板上。立正的时候,手臂放没放好,一眼可以看出来,有点脏的、皱的、斜的通通显露无遗。所以,在裁剪中,袖子就很重要――如果连袖子都不重要了,那简直没什么重要的了。
别看现在我们穿的衣服,袖子都正儿八经的裁啊、缝啊,搞得神乎其神的,其实当初袖子的地位与裤腿是一样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汉服,标准的十字架,裁起来特简单,会拿剪刀就会裁。所以古代的小姐太太们都自己做衣服,地位很高的夫人才请别人做。
但这种袖子有很明显的毛病:把胳膊平伸成十字架时才好看,一放下来就满脸皱纹。问题是人究竟有几个时候冒充十字架呢?就算干活胳膊也多半是耷拉着的。多皱,在东方服装体系中根本不算回事,从古到今一直皱着,比如和服与韩服。中国的旗袍马褂之所以比较例外,与西方接轨很紧密,那是因为中国历史的耻辱,汉服完全断代了,只好从西方寻找信心。虽然如此,武术服依然有着汉服的传统,到处是皱,穿上去打一套太极拳,啧啧!神仙下凡~
但不管我们认为汉服、和服有多美,当今世界以西方服装为主流,他们认为多皱不好看,那就是不好看。所以本来天经地仪延续了几千年的多皱就成了毛病,就要改良。
改良是要经过步骤的,这个过程很难考证,我姑且从结构上推测,至于历史真实如何,有待史学家考证。
估计汉服的水平连身袖产生太多皱褶,第一步改成了斜角连身袖。这种斜角比较符合胳膊的常态,抬手也方便,立正时皱纹也不太多,尤其是裁剪容易,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但理不理想我说了不算,得随大流。自从西方有了“省”的概念以后,衣服做得一天比一天贴体,胸是胸腰是腰,一丝多余的布料都没有。如果单单袖子那里容一大堆多布,那怎么忍受得了?所以大概改良的第二步是把袖子与衣身分开,把所有多余的布都切掉,再重新缝上去,甚至把手臂自然的弯度都做出来――这下好了,与衣身一样完全贴体了,全身协调。
这一改不打紧,虽然只是袖子与大身分家一个步骤,但从立体与平面的关系来看,想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中间的学问就呈几何级增加。
1、既然是分了再装上去,就要装得严丝合缝,长度、弧度、拼合位的角度、布料的延展度等都要考虑。
要减少皱褶,就要对人体的形状特点、立体结构的表达方式、布料的缝纫特性很清楚。
胳膊是常活动的,要保证活动不受阻,就要研究胳膊活动的范围、布料的拉伸度等。*
总而言之一句话:要保证装得上去,并且尽量好看点、穿着舒服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这短短的一句话,可以让裁剪的水平要么达到天高,要么烂到地底。如果一个打版师立志穷其一生去研究袖子的打版,一定有很多很多内容可以研究,绝不会研究完了没事干。不过呢,作为日常应用,我们就不需要花精力去研究了,只需要把别人研究的结果看明白、把简单的拿来用就行了才智服装技术威心975851096。
明白了这些道理,才有必要接下来学怎么裁袖子--很多师傅教出的徒弟不成气候,不是师傅工夫不好或徒弟学得不努力,而是教的方法不当。虽然裁剪只是技术性的东东,但来龙去脉的讲究相当大,不把目标、特点讲明白,从头到尾只讲怎么画图、怎么打版,讲来讲去徒弟也不知道什么样是好的图、什么样子是达到了目标,这种教法叫做只有珠子没有线,散的,似乎学了不少,实际上问哪儿都模模糊糊、似对非对。
现在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三点:袖子与大身要配合好、减少胳膊垂下时的皱褶、手臂要有活动余地。所有的袖子打版、研究、评价都是围绕这三点来展开。其中第二、第三点是矛盾的,西装的袖子一丝皱纹都没有,但穿过西装的人都知道,抬手相当困难,干粗活就别想了,所以穿西装的人都很绅士,有事情都爱到法庭辩论。汉服的袖子皱褶最多,但也是最方便活动的,中国人比较喜欢打架可能与这有关。以当今流行的观点来看,少皱就是好看,多皱就是不好看。那么把穿着方不方便活动也概括为好穿与不好穿的话,这对矛盾关系就是版师们天天挂在口头的“好看不好穿、好穿不好看”。
那么,我讲袖子的裁剪,基本线条、具体袖型、数据算法等会讲得很少,因为这些大家都会了。我只重点分析袖子与大身的配合关系、袖子少皱与活动性的平衡处理--能看懂裁剪图的时候,再一个一个学画具体款式就是浪费时间了。一、袖子的基本部位
袖子的打版只需把握住三个位置:袖窿、袖山、袖身。
袖窿在大身上,是袖子裁剪的依据,从形状上看就是一个洞,普通话也叫袖圈,英语叫armhole,都是洞的意思。广东话里洞的发音是窿(窟窿),如果说“这儿有一个洞”,广东话说的是“立豆有个窿”。因为广东和香港的影响力,久而久之,袖窿就叫开了。!
袖山是袖片上带弧线的部分,蛮象山的。
袖身是除袖山后余下的部分。
二、为什么袖山弯成这个形状? 因为袖窿就是这个形状。 平时看到的袖窿弧线都是依附于前后片上,窿没有独立展现,形状被前后片吃掉了,我们一般就注意不到。把袖窿的裁片展开成一个平面的话,就是这个样子,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袖山的形状。
袖窿本来是个圈圈,袖山当然也要顺着一样才能装上去
把立体的圈圈展开成为平面的形状,即把下面的内弧镜向展开,成这样了,可不就是我们常见到的袖山拐来拐去的样子。
根据不同的衣服,调整一下弧线,更好看一些
加个袖底线,就更清楚了
休闲的衣服袖山比较缓,曲线可以稍微马虎点,但基本样子还是那样
三、袖山与袖肥的矛盾平衡: 在袖山弧线恒定的情况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
袖山高最小为0,就是水平连身袖的效果。普通男衬衣袖山高8~12,穿着比较舒服。
普通女衬衫袖山高12~15,穿着舒服并且有型。
日常外套、西装袖山高16~20,相当有型,但也很不舒服。再高的话,胳膊抬起困难。
有一种袖子,袖山高比0还小,为负,不用说胳膊放下来的时候皱褶就是海量了,但这种衣服就是穿着手常抬上去的,比较滑雪服、体操举重服等。
袖肥参考:7 窄袖:手臂围+4~6
旗袍:手臂围+6~8& 衬衣:手臂围+8~10!女西装:手臂围+10~12
男西装:手臂围+14~16女大衣:手臂围+14以上男大衣:手臂围+16以上
这些数据都不是绝对的,要参考胸围的比例。曾有个筒子根据想象说肥人的衣服会不会大身特大而袖子特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胸围大了,袖窿也跟着大,袖肥当然配套的变大了。蝙蝠袖比较特殊,不管胸围如何,袖肥都尽量的大
四、袖身不难*
袖身的打版比较随意。不讲究的,用直筒就行,讲究点的,可以使形状好看点。
1、直筒形的
2、顺着手臂自然弯度作点调整的:肘省、破两片、底与面长度区别
3、缝合因素的调整:弯线
先量好袖窿长度,按衣服的风格确定袖山高,确定袖山辅助线、袖长线、袖肥线,画好袖山弧线,袖身线、袖口线。这个在第三课讲过了,不再重复。
如果想让袖子贴全手臂的自然弯度,就在画袖中线的时候偏一个角度
两片袖
两片袖实际上是把调整后的一片袖完全切开,重新缝合。
有省的一片袖完全切开就成了两片袖,只是切开的位置并非袖中,而是省那里。
常规的两片袖
把小袖片从中分开,搬回到原来的位置
看起来就是一片袖的样子
书上很多种画袖的方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只要能达到袖型的效果,什么方法画都行。
六、袖子的变化
变化集中为四点:长度、袖山、袖身、袖口。
袖山:起皱、镂空、穿插
袖身:紧身、宽松、喇叭、羊腿、藕节等:; : G袖口:平袖口、反袖口、开衩、荷叶边、袖英等- \2
七、袖片的检查与对位
裁好了的袖子合不合格,需要检查这几个地方: 1、袖山弧线能否与袖窿弧线配合0 2、袖肥大小能否与胸围成比例0 I% j3、袖山高能否保证手臂活动量
( L4、袖长与袖口尺寸是否够量" 5、各连接部位是否过渡合理%
装袖常常讲到上袖点,指的是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的对应,方法因人而异
1、袖山高点对小肩线(或偏1cm). 2、袖底往上6~10对大身侧缝往上6~103、两片袖对袖山高点和袖底点
八,讲讲插肩袖7
插肩袖,其实就是连身袖的改良,只是与大身还有分开了,但分开的位置不一定在袖窿线上,可以自由画,想在哪儿开刀就在哪儿开刀,只要最后你还能拼成一件衣服。
还是先确定原型,画个自己喜欢的切口
选好袖子的角度,画出袖长,垂直画袖口
定个点,袖山的上半部分与切口一样,下半部分作镜向反射线,线的形状也可以调,长度一样就行了。这个点也随便定,一般在下三分之一处。5
连好袖底线,后袖片完成。量两个数据:袖山高和袖底长,前袖片要一样
前片也把切口线画好,袖斜度确定9 Z9 L, f
量取袖山高0 T0
同样画袖山弧线,长度要与袖窿弧线一样,不一样的话,调整弯度
这个衣身与袖子重叠在一起,有些筒子看不懂,其实挪开就明白了--很多时候为了画图准确,都重在一起画,完了再用不同的纸分开复制一个。
当把袖子装上后,原来重叠的那部分就有了更多的展开余量,活动起来很舒服% m3 k3
有些插肩袖没有重叠量,胳膊抬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a: K; R
有些袖子表面看也没有余量,实际上暗藏玄机
-
把袖窿底切开,**一小块,袖子就有活动余量了8 h
有些的干脆把整个袖底都另**一片,好看又好穿
插肩袖的袖片如果袖中线是直的,袖子可以一片双折,如果有弯度,就只能裁成两片,在袖中缝合。
九、其它变化
袖子上玩花样很多很多,怎么玩过不过份,我重点讲两个n
1、盖袖 盖袖只有袖山,而且只有一半袖山,袖身更不要了。穿起来感觉很诮皮,很多人都喜欢。其实盖袖的打版一点也不能含糊,与其它袖子一样,要从袖片原型上切出来。切的长度、弯度就随便了。
2、泡泡袖
很多筒子看裁剪书,泡泡袖或者其它做皱褶效果的都是很多片片的图,不知道搞什么明堂,晕得很。其实不用晕,切片片行业术语叫切展,就是切了展开拉大一点的意思 为什么切展?怎么切展?都不用管先,把目标找出来就好办多了。 泡泡袖要达到什么目的?把袖子变大变肥,弄出很多多余的布拱在那里--这就对了。但是,如果让你从头画一个泡泡袖的图,你肯定抓狂:到底多大多肥啊?线要弯到哪里才算合适啊?--心里没底了吧?
这个时候,切展就体现作用了:先把原型画好,然后想增加多少余量就切开多大的口子。想把袖山拱高点,就把袖山头展开点;想把袖肥鼓饱点,就把袖肥展开点。想一起壮大,那就一起展开。展完了,把所有线条调整圆顺,再裁出的袖子就相当合乎预期计划,一点不用担心变成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