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湖北大部属南郡。
西汉时期,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隋朝统一全国后,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郡、竟陵郡、沔阳郡、清江郡、襄阳郡、舂陵郡、汉江郡、安陆郡、永安郡、江夏郡等。
宋代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
湖北在汉代开始逐渐成为繁荣之地,不少家族也随之集聚繁衍,最终形成郡望,成为真正的世家大族。现在就古代湖北境内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襄阳蒯氏:春秋时,蒯地成为晋国大夫蒯得的封邑,他的子孙即以蒯为姓,而称蒯氏,蒯氏后人奉蒯得为蒯姓的得姓始祖。蒯姓望族居于襄阳郡,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蒯氏襄阳堂,以望立堂。
江夏黄氏: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今日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就是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一支内迁到楚都郢,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在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于是天下黄姓共崇江夏为郡号。黄香被尊为后世江夏黄姓之共族,黄香字文强,名列二十四孝之一。黄香长子黄琼,自幼随父在京师台阁,东汉延熹二年,封邟乡侯,邟乡侯国在今河南颍川县,史称邟乡忠侯,敕葬江夏。
江夏费氏:两晋南北朝时,在江夏郡繁衍的费姓兴旺发达,名人不断。费氏家族历来公认的郡望是江夏。费氏江夏堂,以望立堂。
江陵熊氏:楚国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江陵昌盛壮大起来。熊姓主要郡望有江陵郡、豫章郡、秭归县。熊姓主要堂号有江陵堂、兰溪堂、砂堂、南昌堂、射石堂。
襄阳杜氏:西周初年,唐国被灭,周成王封自己的弟弟叔虞在唐,而改封刘累的后代在杜,建立杜国,史称杜伯。周宣王时,杜伯因为冤枉,被周宣王所杀,杜国因此消失,杜国的子民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杜。杜姓早期主要在陕西发展,到先秦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地。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汉阳郡、南阳郡。杜姓堂号主要有京兆堂、襄阳堂、濮阳堂、汉阳堂、南阳堂、诗圣堂、永言堂、振德堂。
襄阳席氏:席氏出自上古尧之师席师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史称席氏正宗,席氏族人大多尊奉席师为得姓始祖。席氏的主要郡望为安定郡和襄阳郡。席氏襄阳堂,以望立堂,亦称襄樊堂。
襄阳罗氏: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并,罗国遗民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枝江,在今湖北省南部长江沿岸的枝江县,至周末又南迁至湖南长沙,子孙以国名罗为氏,尊颛顼为始祖。罗氏的主要郡望为豫章郡、襄阳郡和长沙郡。
襄阳张氏:青阳之子张挥,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因弓箭的诞生对社会影响大,黄帝封挥为弓正,职掌弓矢制造。后又取弓长之意,赐姓张于濮阳,封地清河,因此张挥成了张姓人的始祖。张姓郡望共有26个,分别是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阳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襄阳张氏系晋司空张华之后裔,南朝刘宋时,张安之任青州主簿,徙居襄阳,是为襄阳张氏之始祖。襄阳张氏,至张弘策已成为梁武帝的要员,威震梁朝。至张柬之拥立中宗,恢复李唐王朝,襄阳张氏遂扬名天下。
江夏李氏:李氏的郡望主要有陇西郡、赵郡、顿丘郡、中山郡、广汉郡、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两晋后期,江夏李氏逐渐成为当时江夏地区非常有影响的士族。
襄阳习氏:习氏是以地为氏的姓氏,少习是一个地名,在析县东之武关。因此,习姓发源地是河南南阳市西峡县。习氏的郡望主要为襄阳郡和东阳郡。习氏襄阳堂,以望立堂。
虽然湖北历史上的的襄阳黄氏、襄阳马氏、襄阳庞氏、襄阳蔡氏与襄阳蒯氏、襄阳习氏,在汉末并称襄阳六大家族,但是前四个家族并未形成襄阳郡望。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所以前四大家族就没有列入湖北的名门望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