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意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死,(思想顽固,麻木不仁,不能领悟大道,没有自由的精神),而人的身体死亡还在其次。
世人忙忙碌碌,不知所求,不知所终,或为名利外物异化,或为生活琐碎牵绊,或为海量资讯淹没,你还有独享的心灵空间吗?你还有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吗?
一个人如果执著并局限于自我,无异于为了一根树枝而失去了整片森林。生死由命,我们安时而处顺就好,但生命的宽度与广度却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掌握,那就是把自我融入到宇宙的大整体中去,滴水入海,不生不死,如老子所云,“死而不亡者寿”。
这就是悟道,体悟万物为一、道通为一的人生至理,“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心与道合,与道同游,这才是心的解脱,无物我,无古今,不生不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看看得道的真人如何开拓内心的无穷领域。《庄子•德充符》: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他)统合天地,包藏万物,以形体六骸为暂时寓所,以耳目所摄为无常幻象,融合所知,了无分别,通而为一,复归常心,万化不变其心。他随时游心于道,所以人们都追随他,他怎么肯把外物当一回事呢!
得道了,即掌握了自然之道,不为天地变化左右;包容万物,不为万物生灭困扰;把身体看成一个暂时寄寓的地方,不为身体所役使;不粘著耳目所接触的声色,不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觉悟了统一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大道,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融合了世俗的分别认知,因此,心里不再有生死观念,不生不灭,与道同在,游心天地之间,不再为世间俗事所羁绊。
“物”本来是自然自在的,而“事”是人的活动,常常体现在对“物”的有意而为。“不以物为事”,就是顺物自然,无为无事,让万物保持本来的状态,消解人的活动对万物带来的影响或作用,这就是道家的态度,物与事是要主动分离的,体现了“无为”、“无事”的观念。而在儒家看来,“物,犹事也”,物与事是不分的,这与肯定人的“赞天地之化育”的伟大担当精神是分不开的。
得道者就是这样,“不以物为事”,“心未尝死”,世俗凡尘怎能撄其心呢,这就是心的完全开放与解脱,肉体的死亡又怎会心有挂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