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索,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而爆发;结束于1918年,以德国宣布投降为界点。战争总共历经约四年半,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几乎各大洲的主要国家都参与的战争,因此被称为世界大战。
战争双方分别为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四国同盟,为同盟国阵营;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和意大利王国为主的国家则属于协约国阵营。两大阵营分别代表了一战前夕,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于已经瓜分殆尽的世界版图,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殖民帝国之间关于要求重新分配势力范围和维持现有秩序的一对矛盾,而矛盾已经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具体表现为英德矛盾,法德矛盾,土俄矛盾,奥俄矛盾等,其中,德国和英国的争霸占了主要地位。
为何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一群亲戚打架?在当今世界各国互相合作又竞争的环境中,人们对于这种说法极为陌生,为何采取如此拟人化的称谓?原因则在于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处于基本上处于古老的各大君主家族的统治之下,于今天的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共和政体大为不同,且当时的许多君主或贵族集团仍然掌握着行政军事等大权,很少有英国那样的虚君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因此以各国君主的战争来代称国家间的战争。
至于为何称他们为亲戚?则源于欧洲各国王室的通婚常态,这一点,在我国悠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历史中似乎已经泯灭,高高在上的皇室公主只会下嫁给臣民或边疆属国,平等的通婚几乎不可见,但时间再往前推,人们仍然能找到她的痕迹,那就是在周代,尤其是在天子式微的春秋战国时代。东周列国割据称雄,合纵连横,采取各种手段争夺霸主地位,而通婚就成为了一种重要手段,如几年前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表现的,秦国太后芈月便是昔日的楚国公主,这就是王室通婚的成果。把这个道理搬到欧洲同样成立,政治联姻对于两个关系可能造成直接影响,因为这是对各国王族的直接血缘改造,在欧洲基督教背景下的一夫一妻制基础上,甲国的公主成为乙国的王后,则甲国的太子则将成为乙国君主的外孙,而将来甲国公主更可能直接成为乙国的太后,对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可见一斑,因此,欧洲各国王室大量联姻成为常态。
而各国两两联姻虽然经过好几代人的催化基本上可能互有血统,但血缘远近不一,直接称其为一家人未免有些牵强,那一战时期的各国君主为何达到了一家人的局面呢?这则要归功于一代著名君主——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维多利亚,即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人们对中国名字一定不陌生,毕竟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以她的名字命名,比如中国的著名自由贸易港——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s0.pstatp.com/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至于为什么如此多的地方以此命名,则有关于她在位期间英国发动了大量的殖民战争,造就了自西班牙过后第二个并且也是更大的日不落帝国,而这不在本文的详细讨论范畴内。在英国国力的鼎盛时期,外交上采取光荣孤立和大陆均衡政策,即不与任何国家长久结盟,维持欧陆各国力量基本平衡的状态,只要一方过强,则联合弱小的一方将另一方击败,从而保证英国一家独大的地位。并且,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通过将各子女与欧陆各国王室广泛联姻的方式,企图更加稳固战争"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维多利亚女王一共有五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在通婚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孙辈成为各国君主,一时间造成一种奇观——欧陆各国大多数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因此她被尊称为"欧洲的祖母"。详细来讲维多利亚女王的各子女,与女王同名的长女维多利亚公主成为德国腓特烈三世的皇后,她的长子就是德国王子,日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一个女儿是希腊王后;长子即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他的女儿莫德公主嫁给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为王后;次女爱丽丝公主则成为德国西南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的妻子,她的一个女儿是沙皇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皇后,另一个女儿则是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丈夫菲利普亲王的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另外三个女儿,海伦娜公主嫁给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有四女二子;路易丝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而这位来自苏格兰的公爵后来成为加拿大总督;比阿特丽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有三子一女。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为王后。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驾崩,女王的子孙们前来奔丧,包括孙辈的德皇威廉二世、加拿大总督坎贝尔九世、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西班牙维多利亚王后、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等。
而1910年,维多利亚女王的继任者爱德华七世驾崩,各国君主再次齐聚伦敦参加葬礼,而这也是一战前夕各国君主最后一次安详地共处一室,留下来了著名的合影,第一排从左到右依次为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第二排从左到右依次为挪威国王哈康七世、保加利亚国王费迪南一世、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和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
而一战中,因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联姻,使俄国皇帝,德国皇帝,英国国王都成为了表堂兄弟,不可不说是兄弟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