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1711~1799年)在位长达六十年,期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他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乾隆帝创造了辉煌的宫廷艺术,而乾隆皇帝御用玺印是了解其宫廷艺术最好的切入点。学者郭福祥在紫禁城杂志发表的《辉煌盛世下的人生写照——清乾隆皇帝御用玺印解析》一文中,有如下考证。
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网络图片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那年乾隆帝迎来七十大寿,他用“古稀天子”刻制宝玺,并写相关的《古稀说》一篇,从乾隆帝的《古稀说》中,我们感受到他的自负自得,也明显感受到另外一种情绪,一种对自己不能慎终如始的危惧情绪。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乾隆帝在制作“古稀天子之宝”同时,刻制“犹日孜孜”作为副宝的原因。
青玉「十全老人之宝」印及印拓 碧玉质,交龙纽,汉文篆书
乾隆帝在《古稀说》一开始便写到:“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犹日孜孜”出自儒家典籍《尚书》的“君陈”篇,指勤勉努力,毫不懈怠。乾隆帝将其中的“惟日孜孜”稍加变化,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
清高宗朝服像轴
此时的乾隆还相当明智,自负但不自满,他认为自己能达古稀之年成古稀盛世,完全是上天所赐,只有始终勤勉努力,孜孜求治,才能不负上天的恩赐,这才把“犹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只有将“古稀天子之宝”和“犹日孜孜”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在古稀之年这一时段内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而且是相当自负的精神状态。
碧玉「古稀天子之宝」印及印拓 碧玉质,交龙钮,印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
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乾隆帝就不断地命工匠制作“古稀天子之宝”和副宝“犹日孜孜”,直到乾隆五十四年准备八旬庆典结束,期间有关“古稀天子”的玺印的制作为数甚多,在乾隆帝的御用玺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很多这一时期制作的以“古稀天子”为中心的乾隆御用玺印。
青玉「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对印 青玉质,云龙钮 印面篆书分别为「古稀天子」和「犹日孜孜」
他们或是单独一方“古稀天子之宝”;或是将“古稀天子之宝”和“犹日孜孜”组合在一起成为对章;或是将“古稀天子之宝”、“犹日孜孜”与另外一方引首章组合成为三方一组的套章。透过这些御用玺印,乾隆帝“古稀天子”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白玉「古稀天子」套印 白玉质,蹲龙钮 印面篆书分别为「古稀天子」、「犹日孜孜」和「乐寿堂」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十年过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帝又迎来了纪年逢五、圣诞逢十的正寿之年。在乾隆帝看来,纪元五十五年又恰逢八十整寿,实与天地之数自然会合,是昊苍眷佑的结果,值得大庆特庆。因此,早在乾隆五十四年的中秋,乾隆帝就开始了对庆典活动的筹划,包括御殿受贺的地点、规模、各地及藩属国万寿贡品等等。同样,依照成例制作相应的玺印也是活动筹划过程中必不可少必须要做的事项。
那么这一次,乾隆帝又会有怎样的想法,选择什么样的玺文呢?乾隆帝将视线落在了《尚书》的“洪范”篇。据《尚书》“洪范”篇记载:武王克商后,向箕子请教天道之义,箕子便以洪范九畴相告。这洪范九畴分别为:“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徳、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徴、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极。”乾隆认为箕子所陈洪范九畴是“万世帝王制治之源……无一不关乎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畴中的第八“念用庶徴”与乾隆当时的想法正相一致,于是据此制作“八徴耄念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