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地声异常
其中地声和地光类似于下雨前的打雷和闪电,因为地震和下雨前都有电磁波能量的大量释放,因此就会产生地声、地光、打雷、闪电。在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的河北唐山地震前就有地声和地光现象,当时由于当时正值深夜,只有少数人听到和看到了这一现象,而且也并不能判断这是地震前兆,因而没有减灾效果。这也是所有宏观异常的尴尬之处——识别困难,不能定量分析,因此减灾效果较差!
图2 地震云
而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最大困难在于与普通云的区别,至今热衷于利用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学者们都说不清楚!因此,大多数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案例都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对应地震而已!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学者——大脸撑在小胸上,也认为地震云就是很多气象学中的常见云类!
图3 动物异常
至于动物异常,其实就是动物通过本能感知地震前地球电磁场变化以后的一种反应。但是,动物在遇到气候气象变化、环境变化、生理期等,也会有异常反应,直到现在人类也没有办法区别动物不同异常对应的背后的变化,因而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图4 地下水异常
而地下水异常,同样需要和降雨、旱灾、灌溉、抽水、污染等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加以区别!否则也可能虚报地震。
图5 世界三大地震带
其中测震就是监测地震,由于地震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活动反映,因而长期监测地震,就一定会找到地震发生的一些空间规律,如上图根据1900年至2000年的全球地震活动性,我们可以总结出全球发生地震的主要区域就在三大地震带上。
图6 中国地壳应力场(2009年)
而形变则主要根据重力观测和地形变的结果来了解地震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如上图,虽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但是根据2009年测得的地壳形变状况,四川、西藏乃至云南等区域的应力仍然处于集中状态,因此在2013年于2017年四川又相继发生了7.0级地震,西藏和云南虽然没有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但是也是小震不断。
图7 张衡一号电磁卫星
电磁主要是指地电和地磁,前面在描述宏观异常时就讲过,地震前地球的电磁场一定会有变化,这在很多地震前都得到了证实,国家现在也非常重视这一观测项目,刚刚发射的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就是用来观测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电磁场变化的。
图8 海城地震震前放映电影公告
流体观测主要是观测地震时地下流体的物理和化学微变化,区别于宏观的地下水异常。被联合国承认的我国成功预报的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在震前就有地下水中氡气含量升高的异常!因为氡气是稀有气体,空气供给不能使其升高,只可能从地下来,就预示着地下有岩石破裂或断层滑动,即地震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