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汉少帝刘辩简介(汉少帝刘辩:一个十分标准的末代皇帝,一段异常凄苦的风雨人生)

(刘辩)

汉灵帝很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刘辩,因为他是皇后何氏生的。

又因为何皇后是靠着母凭子贵上位的,最开始的出身只不过是个负责亭台洒扫的宫女。

堂堂帝王,后宫佳丽三千,个个出身名流,皇帝却偏偏和一个身份卑微的宫女诞育了子嗣。

要么是宫女太迷人,要么是皇帝不检点。

在很多人的心里,皇帝是万乘之尊,天下之主,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不然,整个东都洛阳,皇帝其实是最要守规矩的人。

朝服穿什么,上朝说什么,午餐吃什么,晚上到哪位妃嫔的寝宫就寝,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皇位之上的帝王,他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无限放大,任何有悖常理的行为都会引起全天下的轩然大波。

譬如皇帝和不知名的宫女竟然有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难免被人贻笑大方,指责皇帝不检点。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件事对汉灵帝刘宏来说是个黑历史。

皇帝瞩意的皇位继承人另有其人,是美人(汉朝后宫的一种位份)王氏生的儿子,刘协。

(刘协)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病重,已经到了旦夕将死,随时随地就要领便当的地步。

皇帝临死之前,找来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上军校尉蹇硕。

皇帝托孤找宦官,这事儿倒是很新鲜,但对汉灵帝来说,却已经是无奈之举。

纵观东汉政坛,皇权一落千丈,皇帝从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人见人嫌,刘宏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何宫女变成了何皇后,外戚势力做强做大,已经到了目中无帝王,当皇帝的家,做皇帝的主的地步。

而朝堂上的士大夫们虽然忠君爱国,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除了一张整天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嘴之外,什么也帮不上皇帝。

病榻上的灵帝长吁短叹,郁闷不已。

谁能活一万岁呢?

活那么久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是万般过眼云烟皆成空?还不是事到临头一个信任的人都没有?

现在,皇帝勉强能依靠的人只有多年侍奉他,和他朝夕相处的宦官了。

他找来蹇硕,直截了当的嘱咐了后事:

皇帝希望,自己死后,蹇硕可以拥立自己的儿子刘协当皇帝。

交代完后事,皇帝眼睛一闭,腿一蹬,驾崩了。

虽然汉灵帝刘宏并非这篇文章的主角,但我还是要为他留下一句评语:

少年嬉戏,中年玩乐,东汉在他的手里,江河日下,一日不如一日,人到晚年,不思进取,负面悲观,终其一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中。

(汉灵帝 刘宏)

他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好人。

皇帝死了,留下了身负皇命的蹇硕。

这个被临终托孤的小宦官能帮先皇把事儿办好吗?

实事求是地说,很难。

皇帝一死,朝政大权迅速倾斜到了何氏外戚的手里。

何皇后坐镇中宫,朝政大事不便干预,但在确立皇帝继承人的问题上却一点都不会退步。

作为皇后,她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皇位继承的结果,而作为母亲,她也必须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刘辩成为新的帝王。

何太后有名望,但并没有实权,想要拥戴刘辩,她必须依靠自己的哥哥——在朝中掌握绝对权力的大将军何进。

而蹇硕想要遵从先帝的遗愿,册立刘协当皇帝,就必须先把何进解决掉。

何进一天不死,就断然不会让刘协成为皇帝。

蹇硕和何进的矛盾一触即发,但结果也显而易见。

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没等蹇硕先动手,何进一个回马枪,直接把蹇硕给弄死了。

蹇硕一死,大事已定。

(蹇硕 形象)

公元189年,在何氏外戚的拥立下,刘辩登基为帝,史称汉少帝。

而他那竞争皇位失败的弟弟似乎待遇也还不错,被封为渤海王,同样坐拥荣华富贵。

彼时的刘协不知道,当一个王爵并非他命运的终点,在未来,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事到这里,我要给各位读者交代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

东汉从灵帝时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中原大地上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皇帝没有实权,而拥有决策权的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忙着争抢权力,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

但各地的农民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大有星火燎原,做强做大,和朝廷分庭抗礼的架势,于是东汉朝廷临时决定,把权力下放到各个州郡的军事长官手里,让他们暂时先替朝廷处理一下叛乱。

地方长官的募兵数量、武装防卫在以前是有定额限制的。

朝廷让你招十个兵,你招十一个就算是违反规定,搞不好就要拉去砍头。

朝廷让你锻造十副刀剑,你偏偏锻造了十一把,那很有可能第二天你就要被押解到京城去吃牢饭。

封建帝制时代,限制地方势力的发展很有必要,因为一旦当地的武装力量过大,就极容易对朝廷造成威胁。

但现在情况危急,朝廷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纷纷解除限制,要求各地军事长官广泛募兵,大量锻造兵器,自行组织力量对抗农民起义军。

这样一来,农民起义倒是剿灭了,但地方的军事长官们却在这一期间大捞特捞,疯狂发展自己的势力。

村镇募兵过万,州郡募兵过十万,地方官摇身一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权力给出去容易,但要回来可就难了。

拥兵自重的军阀不再听从朝廷指挥,东汉朝廷混到了今天,只剩下四个字:

名存实亡。

虽然东汉朝廷已经快混到头了,但何氏外戚和宦官势力仍然为了争抢权力而打得头破血流。

何氏外戚以大将军何进为首,而宦官阵营中也有两位狠角色,张让和段圭。

何进想要彻底诛灭宦官势力,而宦官势力看何进也不顺眼,想要把何进挤出东汉政坛。

矛盾又爆发了。

久经权力斗争的何进当然知道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但这一次宦官们显然比何进还快,还没等何进反应过来,张让和段圭就在背后捅刀子,直接把何进杀死在了皇宫中。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宦官们想法不错,但杀了何进之后很快就出了问题。

什么问题呢?

何进虽然死了,但他官拜大将军,手底下马仔小弟可是养了一大堆。

(何进)

这帮人跟何进同志的关系未必很好,但长官死了,肯定是要报仇的。

打着给何进报仇的名号,一伙人抄起家伙就冲进了皇宫,打算找宦官算账。

宦官同志背后阴人、捅刀子很有一套,这大概跟他们的职业和性格有关,但如果面对面对抗,一定不是何进这帮小弟的对手。

但他们也不傻,坐以待毙肯定是不行的,干脆脚底抹油,带着皇帝和改封陈留王的刘协逃跑了。

从后世的视角来看,这无疑是一场没有意义且注定徒劳的逃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跑?

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何进的这帮小弟们在身后穷追不舍,东都洛阳城外,浩浩荡荡又来了一队人马。

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董卓同志。

董卓,字仲颖,陇西人,并州刺史,外地军阀。

大军阀实力雄厚,但通常只是镇守一方,没有朝廷的命令,是绝对不能随意离开驻地,更不能带着部队往京城跑。

京畿各营本来就没有多少兵力,你带着一堆士兵跑过来,万一想要造反怎么办?

所以按规矩来说,董卓同志是绝无可能带兵来京城的。

但他偏偏来了,不仅来了,而且来的大摇大摆,不慌不乱。

原因很简单,不是董卓自己要来,而是别人请他来的。

请他来的人,正是早已经领了便当的大将军何进。

何进请董卓来当然不是吃饭喝酒,而是请他来对付宦官势力。

现在董卓来了,何进却早就凉了。

董卓一来,拳打外戚势力,脚踢宦官集团,一顿暴力操作,把群魔乱舞的东汉朝廷一顿收拾,大家终于都安静了下来。

没办法,董卓是带着部队来的,不服不行,不服就要挨打。

朝野重归平静,大家也不吵了,也不闹了,外戚势力也消停了,宦官势力也覆灭了,一切似乎重归平静。

按理说董卓同志完成工作,也该回家了。

但,请神容易送神难。

都这种情况了,只要留下就能控制朝政,当上权臣,傻子才走呢。

董卓当然不是傻子,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

(董卓)

现在来看,何进找董卓帮忙实在不是什么好办法,非但不是什么好办法,简直可以说是引狼入室。

那当年何进要请董卓进京时,没有人反对吗?

大部人都没反对,但有一个人认为不妥,这个人的名字我们也很熟悉。

他叫做曹操。

董卓自封司空,接手了京师军防,挟持天子,操控众臣,正式成为了东汉王朝权倾朝野的人物。

控制朝政,接下来就是废立君王。

现在的皇帝刘辩是外戚拥戴的,一来和自己没有感情基础,二来没办法很好地跟自己合作。

想要彻底把东汉王朝的命脉捏在手里,必须自己立个傀儡皇帝。

汉少帝刘辩的皇位终于坐到头了。

皇帝要下台,皇帝要被废黜,这似乎是无限伤感的事情。

但作为作者,我实在是替他开心。

这位皇帝出生在东汉最糟糕的年代里,被外戚控制,被宦官掌控,被东汉朝堂上的各种势力反复利用。

颠沛流离的做帝王,胆战心惊的做皇帝。

他不仅失去了作为一个帝王应该有的生活,更失去了作为帝王应该有的尊严。

而没有尊严地活着,在某些时候,比死了还要难受。

他是皇帝,但他也是全天下最可怜的人。

既然如此,对刘辩来说,走下皇位,无疑是一种解脱。

(战火连天的东汉末年)

这位皇帝被废黜于公元198年,次年,被董卓毒杀,享年十八岁。

刘辩死了,他死得悲惨,但却停留在了一个少年最美好的年纪。

多年前,他曾经在阴云密布的皇宫中加冕,而现在,他孤寂的死去,成为了压垮东汉王朝的第一根稻草。

东汉,迎接你最后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