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古民族后裔。上古时期,其先祖应该起源于中原,后来的很长时间里,才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上游一代。
关于苗族的ABC。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942.6万多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苗族,大多居于东南亚地区,皆来自中国,总数应该超过300万人。
在国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及广西、四川、广东等地。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有文字;还有湘西、黔东、川黔滇三种方言;部分地区使用侗语或瑶语。新中国建立后,创立了使用拉丁字母的三套苗语拼音文字。
苗族的族源,可远溯至中华远祖的炎黄时期。一说,苗族为蚩尤后裔。尧舜禹时代,“三苗”曾是三大部落集群之一中苗蛮集团的主要力量。殷周时代的“髳人”,据说也是苗族的祖先,他们曾协助周武王伐纣。
秦汉时,居于今湘西、黔东一带的“五溪蛮”和“武陵蛮”,亦被认为是苗人。公元3-9世纪,苗族陆续西迁至川、滇、黔、鄂。
唐、宋时,住在沅水上游雄、樠、酉、潕、辰五流域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苗”。
苗族,由于历史悠久、居住地域分布广、方言差别大,所以也有了多种称谓——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一带,分别自称为“果雄”、“模”和“蒙”;有些则以居地、服饰而得名,如“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高地苗”等等。
宋、元时,苗族开始确立封建领主制。明清改土归流后,逐步发展成为地主经济。 在长期封建统治下,苗族的反抗连年迭起。清代咸、同年间(1855-1873),张秀眉发起的苗民大起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1936-1938年,湘西又爆发过大规模苗民革屯运动。

苗族族源考证。
1,在一些苗族居住区域内,很早就流传着蚩尤是苗人祖先的传说。钱穆的老师吕思勉先生,在他的《先秦史》中认为,黄帝与炎帝打仗,又与蚩尤大战于阪泉,其实,炎帝就是蚩尤,阪泉不在涿州而在现在江苏铜山的彭城之南。吕老先生被称为中国史学四大家之一,他有他的一套论证。按此说,苗族先祖,当为炎帝。
2,《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为炎帝之族。祝融曾是三苗集团的首领。《大荒北经》说,颛顼生欢头,欢头生苗民,苗民黎姓——这与九黎之族说法一致。《史记正义》载:“孔安国曰,九黎之君号曰蚩尤。”。《潜夫论.五德志》说,苗民即蚩尤之后,亦姜姓——就是说,还是和炎帝同姓。
3,据徐旭生先生考证,我国上古部族大体可分为华夏、东夷和苗蛮三个集团,三苗是苗蛮集团中重要的一支。这个划分,是按照生存和活动的地域划分的。《战国策》对三苗的活动区域,有一个描述。徐先生说,大致“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迤北到河南西部熊耳、外方、伏牛诸山脉间”。《吕氏春秋》记载,尧曾与三苗作战,“迁三苗于三危”——三危是现在的岷山。舜也曾和三苗打仗,其崩于苍梧,葬于九疑,应该是现在湖南的九嶷山,亦名为苍梧山。史书对于“禹征三苗“多有记载。近些年,对湖北天门的石家河遗址的发掘,不少学者认为,应该属于“禹征三苗”的考古验证——碳十四测定其年代距今4200-3900年。湖北博物馆馆长方勤认为,“长江中游一带是古史传说的‘三苗’部落所在区域。……后石家河文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当与‘禹征三苗’有关”。

可以大致得出的结论。
1,不管苗族先祖是炎帝还是蚩尤,总之是和黄帝同时代人的后裔。史书记载,黄帝早大禹三十世,约1000年,就是在距今5000年的时候,苗族的先祖生活于中原地带,按吕思勉先生的说法,是居于河南一带。从血缘上,亦与中原华夏族没有区别。
2,黄帝打败炎帝或者就是打败蚩尤后,其后人南迁了,迁至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尧舜禹和三苗作战时,基本是在这个地域。
3,司马迁在《史记》里,给出了另一种例证。他说,颛顼帝的后代有一个叫吴回的,称之为祝融,子孙中有的在中原,有的在蛮夷。后代中叫季连姓芈,是楚国王族的祖先,是苗裔。由此可见,第一,从血缘说,同为炎黄后代;第二,从居住地来说,可分华夏和苗蛮;第三,楚国因在南方而曾被看作是苗蛮。后来,因为楚国参与春秋战国的争霸,又不被看作是苗蛮了。
4,所以,可以说,苗族本与华夏族同祖同宗,只是属于不同部落和部落集团;在部落联盟争做古国共主过程中失势了,所以才向长江中下游迁徙;当时处于强势的部落联盟共主,逐渐形成了“华夏”和“中国”的理念,同时也形成了周边蛮夷的理念,于是有了苗蛮的说法;苗蛮不是一个而是众多的部落和诸侯国;后来进入中原争霸的又被看作是华夏一族,如楚国;稍为弱小而定居于西南地区的,成为了后来的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