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紫禁城)
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
大明朝的万历皇帝已经怠政多年,这位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48年)已经多年没有上过朝,皇帝每天就是躲在深宫里不出来,折子不看,大臣不见,早朝也不上,整日就是闭门谢客,别说京城里的京官,就连内阁的大臣们,也几乎忘了皇帝长什么样子。
皇帝不上朝,一堆国家大事就没人处理,国内民生疲弊,西北有匪患,辽东地区女真部落也骚乱频繁,但没办法,我们的万历同志常年翘班,内阁虽然代理朝政,但内阁的大学士们都是一帮年逾古稀的老学究,朝政上的繁杂事物他们或许还能处理,但是面对军事上的问题,则可以说是彻底麻爪儿了。
读书人谈理论很在行,一打仗全白费了。
趁着明朝皇帝不上班,辽东的女真部落开始搞小动作。
女真族分为三个部门,建州、海西、东海。
三个部门彼此看对方都不是很顺眼,他们虽然经常协同作战,在辽东边境上挑衅明军,但私底下,也常常打得不可开交。
时年,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刚刚诞下了他的第八个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 画像)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同志是个很有野心的人,虽然他的父亲,祖父,他的世祖,乃至他本人,都曾经在明朝担任过官职,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努尔哈赤拉杆子扯大旗跟明朝干起来。
努尔哈赤认为,虽然自己是明朝的基层公务员,领着大明的工资,享受着大明的福利待遇,但那个高高在上的明朝皇帝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整天欺压女真部落,自己作为女真部落的扛把子,为了展示尊严和拼死抗争的精神,和大明干起来很有必要。
古代历史,成王败寇,你造反来我起义,这已经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我们无意去批评努尔哈赤这种悖主造反的行为,但所谓“世食明禄,世受君恩”,万历皇帝虽然慢懒,但总体来说并没有什么大毛病,明朝的对外方针又讲究“以夷制夷”,意思是在边疆一带的管理问题上,通常是让当地人来治理当地人,大明对女真族同样如此,怀柔,开放,包容。所以努尔哈赤跟大明打仗这事儿办的确不是很地道。
皇太极出生的时候,父亲努尔哈赤刚刚统一女真各部,正摩拳擦掌,打算和明朝碰一碰。
努尔哈赤的儿子大都是在他打仗途中生下的,大儿子,二儿子出生时,努尔哈赤初为人父,抱着哇哇大哭的大胖小子可能还有点激情,但到了皇太极出生时,已经是他的第八个儿子,对这个年轻的父亲来说,一切似乎早就习以为常。
对努尔哈赤来说,幼小婴儿的降生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箭羽齐发,喊杀声震天中,努尔哈赤只不过把刚出生的皇太极抱在怀里看了一会,就匆匆离去,再次奔赴战场。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皇太极的出生也是极为不利的,他的几位哥哥们,早他几年乃至十几年出生,早已经可以跟随父亲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年幼的皇太极上炕都费劲,谈何骑马打仗?
不能在父亲面前露脸,以后还能有什么好发展?
但没办法,天不能总遂人愿,一个英雄的出世,必然是要经历很多磨难的。
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皇太极是不是金子有待商榷,但他的千淘万漉,却不出所料地来临了。
从他出生一直到长大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所生活的环境一直是女真部落的后方。
后方是什么地方?
炊事、后勤、女眷、伤员。
这里或许是老年人养老退休的地方,但却绝对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年轻人常年生活的所在。
也许对别人来说,被安置在后方无异于被搁置,被抛弃,但皇太极似乎与生俱来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中都有所体现,你可以把它叫做一种勇气,也可以称之为一种信念。
这种信念让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都会分外耀眼。
倘若你是一条金鱼,那么你在鱼缸中游泳,也会有像在大海中博浪航行的姿态。
倘若你是一只蚂蚁,那么虽然你举起的只是小小的土砾,也好似整个世界都在你手中。
身在后方的皇太极开启接手军事作战中的后勤管理工作。
伤员如何安置,他来负责。
军需如何补给,他来规划。
粮饷如何发放,他来控制。
这些复杂精密的事情在皇太极的手里游刃有余,毫不费力。
而常年后方的工作经历,让皇太极有了一项有别于其他兄长的技能:管理。
现代社会,掌握技能很重要。
会ps,你可以当设计师。
会pr,你可以当剪辑师。
实在不行,你只会office办公三件套,你还可以做个文案。
但另有一种人,两眼一摸黑,啥也不会,该说不说,只会管人。
这样的人,想必大家也知道他是谁。
他就是公司里的领导。
皇太极学会了当领导必须要掌握的特质,那就是会管理。(管人)
这份宝贵的管理经验,是他的兄长们在战场上无论取得多少胜利也换不来的。
而这时,皇太极也已经逐渐长大,开始真正走入努尔哈赤的视野。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郎,而是变成了一个胸有成竹的年轻人。
管理水平上来了,皇太极还需要实战经验。
所以他很快扛上长枪,骑上大马,开始跟父亲南征北战。
(努尔哈赤 画像)
而努尔哈赤同志经过几年的发展,不仅顺利统一了整个女真部落,还建国称汗(后金),之后更是把明朝派来讨伐自己的二十万大军在萨尔浒打了个屁滚尿流。
经此一役,举世震动,辽东无人不知努尔哈赤。
有这份丰功伟绩,儿子皇太极一直跟在自己身边,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但故事发展的当然不可能那么顺利,什么努尔哈赤看见皇太极成长了不少,非常喜欢,立刻就决定让皇太极接自己的班云云,那都是电视剧演义的结果。
历史不是电视剧,事实上,努尔哈赤本人对皇太极并不感冒,他最喜欢的儿子,是他的长子,爱新觉罗·褚英。
没有什么注定的天选之子,任何结局都是努力争取来的。
国内某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编辑笔下的历史,难度和上幼儿园差不多。
可历史不是幼儿园,历史是修罗场。
褚英同志膀大腰圆,能征善战,跟随努尔哈赤的时间最长,一直是努尔哈赤最瞩意的继承人。
但褚英同志属于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类型,做事不修边幅,马马虎虎,并且,史书记载,褚英生性残暴,心胸狭窄,在后金政权中得罪了不少人。
这样的脾气,很显然不是当领导的料子。
不仅如此,褚同学仗着父亲宠爱,私底下还会搞点贪污腐败的小动作。
典型的富二代玩火自焚型。
待人处事样样不行的褚英表现实在不佳,这让对他寄予厚望的努尔哈赤非常失望。
很快,因为褚英同志口无遮拦,辱骂大臣,诅咒弟兄,被人告发,努尔哈赤大怒,寻思你这还没当大汗呢,你就这么嚣张,等你当了大汗,你岂不是要上天?
努尔哈赤一气之下,直接把褚英给撸下去了。
(褚英 画像)
褚英失势,皇太极的机会终于来了。
一生征战的努尔哈赤突然发现,自己虽然子嗣众多,但挑来挑去不是武夫就是莽汉。
这些儿子都曾跟着自己在沙场建功,论领兵打仗,都是个顶个的好手。
后金政权要夸大版图,需要这样开疆拓土,纵马疆场的好儿郎,但现在政权已经趋于稳定,辽东大部已经握在自己手里,政权要发展,百姓要生存,国家百废待兴,光靠武力已经不能再带领这个庞大的国家走下去。
努尔哈赤需要一个管理型人才,他需要把帝国交给一个可以用政治智慧,用政策制度来治理国家的人。
谁是这样的人?
答案不言而喻,是皇太极。
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
这一年,北京城王恭厂附近发生天灾,爆炸、地震、龙卷风接踵而至。北京城区房倒屋塌,天崩地陷,连紫禁城都得跟着抖三抖。
遥远的大洋彼岸,荷兰探险家彼得只花了二十四美元就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曼哈顿岛。
而纵横辽东,叱咤风云,未尝一败的努尔哈赤也终于在宁远城被明朝守将袁崇焕用大炮轰了个重伤不治,不久就领了便当,撒手人寰。
同年,皇太极继承汗位,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二任大汗。
(皇太极的一生之敌:袁崇焕)
明朝在辽东战场上轮番失利,现在换成袁崇焕总理辽东军务,总算扳回一城。
而后金政权的新大汗,信心满满又虎视眈眈,誓要完成父亲灭亡明朝的夙愿。
旧时代终将结束,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