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四位姓氏,在长江流域地区比较有影响。当今严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在246万。
《说文》解释:“严,教命急也”。繁体严字的下部是敢字,在金文中,敢字象人手持猎叉迎面刺击野猪之形,显示场面十分险峻。而厂表示发音,厂的本义是山崖,想借意表示人兽搏斗如临悬崖之险境。使人不知觉地惊呼起来,吅字的本义就是大声呼叫。严字的本义是紧急、急迫也。
严人是一群与野兽搏斗十分有经验的人,肩负着氏族的食物供应重任,因此,严人崇拜能猎取野兽的体魄雄壮的勇敢者,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命名氏族和族徽,严人所长期居住之地称严地,建立了城堡称严邑,最终建立了严国,出现了严姓。
严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古严国
在尧舜时期已经有严国,尧时代的名士许由之友严僖,战国时韩国人严遂都是严国的后裔。古严国的族属和古址已不可稽考了。根据历史上严氏的分布留下了一些带严字的地名推测,估计古严国应在今河南洛阳一带。严国很可能在夏商时已经灭亡,之后严人一部西迁,到过四川西昌一带,而向东迁移的驻留过浙江建德地区,南移一部严人定居于湖北武穴地区和湖南益阳地区。严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
二、出自芈姓
春秋时楚庄王的后裔中一支以其谥为氏,是为庄氏。东汉时,为避讳明帝刘庄的名,命天下庄姓改姓,依据庄、严同义,遂改为严姓。进入魏晋时代,一部分严姓又恢复了庄姓,于是天下存有庄严两姓,庄严两姓都认为是出自楚庄王之后,不许互相通婚。芈姓严氏的历史也有19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严姓氏族中与其他姓氏一样也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最重要的事件是在东晋末十六国时,后燕的丁零人的严氏族随慕容氏族进入中原,成为河南严氏的一部分。北魏时川东鄂西的巴人中有严氏族,不久也成为西部汉族严氏的一部分。这丁零和巴人中的严氏族的先人可能是古严国人西迁的后裔与当地土著的混血人群。
当代严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四川、湖北、广东四省,大约占严姓总人口的41.5%。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贵州,这五省又占严姓人口的27.3%。江苏居住了严姓总人口的12.3%,为严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西起四川、东至江浙的长江流域严姓人口聚集区。
严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5%,A型占29.5%,B型占27.1%,AB型占8.4%。
严子陵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高士(隐士),汉族,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秀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山林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严羽
严羽,南宋诗论家、诗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生卒年不详。早年就学于邻县光泽县学教授包恢门下,包恢之父包扬曾受学于朱熹。严羽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与同宗严仁、严参齐名,号“三严”;又与严肃、严参等8人,号“九严”。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严复
严复(1854年—1921年),原名宗光,字又陵、几道,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严复系统地向中国介绍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严复对于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郡望和堂号:严姓有冯翊、天水、华阴等郡望。严姓著名的堂号还有富春堂。“富春”堂号典出东汉严光。严光,字子陵,年少时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到刘秀当上皇帝时,把严光请到京城,晚上同床共眠,并封他为谏议大夫,他不愿意过这种仕宦生活,坚决不干,跑到富春山隐居起来。所以有富春堂之说。
严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会稽贤守;藕荡渔人。
循居剡曲;卖卜成都。
万石严妪,贤扬东海;三休居士,高卧中林。
富春垂钓,人钦肥遁之风;天禄谈经,独晰公羊之旨。
家训格言:东汉名贤士严光,原姓庄,因避汉明帝之讳改姓严氏。少时与汉光武帝同学,及刘秀登基为皇帝,他不愿做官,仍阴身埋名于富春山中,垂钩于富春江上,今浙江桐庐西南的富春江边仍保留有严子陵钓台遗迹。严光对其子弟要求很严,曾作《十诫》垂示子孙:“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凶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诽谤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这十诫对今人也是适合可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