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载即病毒载量,是艾友们非常熟悉也较为关心的一个数值。
感染HIV以后,病毒在体内快速复制,血浆中可定量检测出病毒RNA的量(病毒载量),一般用每毫升血浆中HIV RNA的拷贝数(copies/mL)或国际单位(IU/mL)来表示。
也就是说,病载反映的是体内病毒数量的多少,是评估疾病进程和抗病毒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可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病载报告怎么看?
每家医院的HIV病毒载量报告各不相同,有纸质的、有电子版的、有的直接标明数值、有的是需要转换的,但基本都包含两个数值:检测结果和检测精度(参考范围/检测下限)。
病载数量通常会用E+2、E+3……等来表示。“E”可以理解为“乘号”,“+”号后面的数字代表10的几次方。
+1就是10,+2就是100,+3就是1000,以此类推,用“E”前面的数值乘以“+”号后面的次方数就是病载数值了。
例:5.21E+4,“+4”就是10000,“E”前面为5.21,可以写成5.21X10000,病载数值就是52100。
此外,报告单还会标明检测下限,即精度,会因检测设备、试剂和技术而不同。
目前检测病载的仪器一般在20~200精度,数字越小,精度越高,说明能检测出更低数值的病载。
例如,检测下限为2.0E+02,也就是说该仪器能检测到病载的最低值是2.0X100=200copies/ml,精密度是200。
如果血液样本的病毒含量低于200copies/ml,低于可测量的限度,在报告中就会显示“低于检测下限”(TND,Target Not Detected)。
但这并不表示你的血液中没有病毒,只是病毒量在0到200copies/ml之间。无论病载是50还是150,用精度200的仪器检测出来,结果都是一样的——检测不到。
所以,建议尽量选择高精度的检测,才能更加精准地监测病毒载量。
病载多少才算治疗有效?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就是抑制病毒复制,病载检测不到是抗病毒治疗有效的金标准。
一般情况下,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能在6个月内成功抑制病毒,使体内的病载低于检测下限。
若是治疗后病载持续得不到有效控制,应仔细寻找可能的原因,包括依从性不佳(没有按时按量服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冲突)、耐药(对治疗药物不敏感,无法抑制病毒复制)等。
病载检测不到了,还有传染性吗?
根据“U=U”的理论,即检测不到=不具备传染性,当血液中的HIV病毒量降至测不到并持续6个月以上时,经由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几乎可忽略不计。
但需要注意,该理论只适用于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还有待研究。
而且病载检测只能反映一时的情况,并不表示此后就万事大吉了。一旦不规范服药,漏服或停药,病载可能会反弹,甚至发生耐药。
所以,HIV感染者需要坚持服药、定期检测,才能维持病毒载量“检测不到”的状态。
病载检测不到了,HIV抗体检测会显示阴性吗 ?
不会,“病载检测不到”和“HIV阴性”不是一回事。
病载检测不到,的确能降低HIV传染的风险,但并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所有病毒。无论病载高低,都不会影响抗体检测的结果,使用试纸检测也仍会呈现阳性。
病载检测不到了,还要戴安全套吗?
理论上达到U=U后,可以安心为爱鼓掌,经性传播的风险约为零,但还是建议戴套。
一方面,感染者需规范服药才能维持病载检测不到的状态,若不慎漏服药物,病载就有反弹的可能,仍有传染风险;另一方面,使用安全套还有预防感染其他性病的作用,为保障双方安全,最好还是戴套。
病载多久检测一次?
根据《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在抗病毒治疗前应进行1次检测,如果未启动治疗,建议定期检测。初始治疗后,建议第1次检测应在治疗后4周左右,然后每3个月检测1次直到病毒载量完全被抑制。
治疗后2年以内,建议每3~4个月检测1次。治疗2年以后,如果病毒载量被稳定抑制,则每6个月检测1次。
目前,国家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病载检测,有条件的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