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再次迎来“决胜时刻”。
改革开放之初,以什么来作为突破口呢?中国现代化建设,以什么作为排头兵呢?
1979年7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被批准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4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从此,我国有了5个经济特区。
40年过去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这5个经济特区发展得怎么样呢?
深圳经济特区:一骑绝尘
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县。1978年时,宝安县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放眼看去,到处是荒凉的渔村。人们住房破旧,每当刮台风,那些房子随时都有被吹走的危险。
40年来,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深圳已经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并列的一线城市,经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3位。据2018年深圳统计公报数据,2018年深圳特区的GDP总量为24221.98亿,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排名第一的城市。
在5个经济特区里,深圳更是显示出“一骑绝尘”的姿势,将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远远抛在身后。
珠海经济特区:幸福之城
珠海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上世纪70年代末,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城郊一片农田菜地。
40年来,珠海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海滨城市,既收获了金山银山,又守住了绿水青山。2018年,珠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14.74亿元,人均GDP16.51万元。以人均GDP而言,珠海在广东全省排名第二,高于广州、佛山等,仅次于深圳。
珠海作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城市之一,是一个宜居城市,市民的幸福指数很高,还继大连之后注册了自己的城市商标——“幸福之城”。
汕头经济特区:狂飙年代
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侨乡,从汕头走出去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00多万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汕头发展建设相当缓慢。
就像讲述潮汕子弟外出闯荡打拼故事的电视剧《我来自潮州》主题曲中所唱“从未怨过命,一生都打拼”,汕头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闯”出了一个经济特区,汕头经济开始了一轮狂飙。在设立经济特区的第13个年头,汕头GDP已达124亿元,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6.88亿美元,市区居民人均年生产收入3589.3元。那时候汕头已经很像香港,奔驰宝马满地跑,酒楼霓虹遍地是。
不过,进入21世纪后,汕头的发展势头突然慢了下来,进入了“失落的10年”。如今,汕头正在奋起直追,期待新一轮腾飞。2018年,汕头GDP总量为2512亿元,在广东省排名11位。
厦门经济特区:鹭岛巨变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与台湾隔海相望。在远古时,厦门是白鹭栖息的地方,故又称“鹭岛”。在上世纪70年代末,厦门是一个孤岛,人口不到10万人。城市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骑一辆自行车,一个小时就可以走遍全城。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厦门城乡大地。厦门成为经济特区后,设立了海沧、杏林、集美3个台商投资区和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象屿保税区,以及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实行计划单列,获得了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地方立法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如今,厦门迎来了巨变。2018年,厦门GDP总量达到4791.41亿,在福建全省排名第三。从人均GDP来看,厦门以近12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海南经济特区:蓄势待发
海南位于中国的南部,是最晚设立的经济特区,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拥有广大农村,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在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1年来,海南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18年,海南GDP总量达到4832.05亿元,人均GDP为51955元。海南人均GDP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6位。
任重道远,海南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资料:《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