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出生时,他父母已经年近半百,通常新生婴儿都是白白胖胖的,但一出娘胎的包拯脸蛋漆黑如锅底,额头上还有个月牙型的胎记,包拯的父亲认为这孩子是个不祥之人,于是将他抛弃在村外的树林里,任其自生自灭。包拯的大嫂周氏于心不忍,顶着风雪偷偷跑到树林里,把小包拯抱回家照顾。
几年后,包拯父母去世,大嫂周氏将包拯当作亲儿一般,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包拯感激大嫂养育之恩,称呼大嫂为“嫂娘”。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包拯考上了进士,从天长县县令到端州知州期间,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而且断案如神,深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
包拯的侄子,他嫂娘周氏的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没啥出息,自从他叔叔包拯做了大官之后,这小子自认为有靠山,开始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他母亲周氏也管不了他,想着包拯每年给的家用也够他花销,就随他去,终于有一天这逆子犯下了命案。
起因是这逆子看上了一位美貌的新娘子,为了霸占人家,直接把新郎官活活打死。被害人告到县衙,尽管案情清楚明了,但县令知道这逆子是包拯的亲侄,不敢贸然断案,但又不忍心如此草菅人命,于是暗暗鼓动被害人直接找包拯告状。
包拯知道此事非常震惊,派人详细调查后又气恼又伤心,逆子见案子到了亲叔叔这里,反而放心了,觉得叔叔看在自己母亲面上,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于是轻描淡写地把犯案过程都说了出来,似乎他杀的不是人,只是一只小猫小狗。包拯大怒,暗暗下了决心要大义灭亲,为民除害。
斩了自己的亲侄,包拯内心也很痛苦,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去向抚养自己成人的嫂娘解释。
嫂娘还不知道儿子被斩,还想着向包拯求情,请他以后好好管教这个逆子。当听闻包拯实言相告后,嫂娘顿时两眼一黑昏了过去,醒转后嫂娘决绝地对包拯说:“包大人,今后你当你的清官,我做我的草民,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包拯听闻心如刀割,但无论他怎么哭求,嫂娘就是不理他。为求得嫂娘原谅,包拯在厅堂跪了一天一夜,嫂娘不开口,他就不起身。周氏到底是忠厚善良之人,且包拯也是她抚养长大,如亲儿一般,见包拯如此,只能上前拉他起来:“我不怪你就是了,只盼你一生为官清廉,为民做主,不辜负我对你的一番养育之情。”这番话说完,包拯与嫂娘抱头痛哭。
从此,包拯为官更加尽忠职守,爱民如子,许多冤假错案到了他手上,都能得到平反,许多无辜入狱的人得以重见天日。特别是那些悬案奇案,都难不倒包拯和他的智囊团,而包青天的美名也由此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