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郫县豆瓣酱是哪个省的城市的特产(郫县豆瓣酱,并非产自郫县就地道,真正传承的只有1脉2支3家)

川菜之魂

这些年,随着川菜势如破竹般在全国流行开来,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川菜馆、麻辣烫及麻辣火锅店的身影。川菜麻、辣、鲜、香的精髓,像开启人们味蕾的密码一样,也深深植入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中。伴随着川菜一起跑江湖而被人们广为熟知的除了麻辣的味觉震撼,还有一种神秘的调味料,那就是“郫县豆瓣酱”。喜欢川菜的人们都知道,郫县豆瓣酱、豆豉、醪糟并称为“川味三绝”;而郫县豆瓣酱也因为在川菜的发展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被称为“川菜之魂”。

郫县豆瓣酱

郫县豆瓣酱以产自四川地区优质的二荆条红辣椒、优质蚕豆为原料,搭配面粉、黄豆,制曲发酵;形成了郫县豆瓣酱颜色红中带褐、鲜香油润、酱香馥郁、咸辣怡人的产品特色。说起郫县豆瓣酱,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城市,那就是现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旧称郫县,古时又被称作“鹃城”。独特的地理气候及自然与人文因素,也让郫县豆瓣酱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享有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郫县豆瓣酱也入选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鹃城”牌郫县豆瓣酱被评为“百年老字号”。

陈氏一脉

因为郫县豆瓣酱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享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郫县之外的豆瓣酱绝不能称为郫县豆瓣酱。那产自郫县的豆瓣酱就正宗吗?这一提起正宗,就必须要说到历史渊源与产品传承;郫县豆瓣酱,并非产自郫县就正宗,真正传承的只有1脉2支3家。这一脉指的就是郫县豆瓣酱的创始人“陈氏”一脉,这还得从“湖广填川”移民说起。

明末清初,因为连年战争,四川地区人口稀少,在“湖广填川”的移民大潮中,福建汀州永定县人陈益兼携族人迁居四川郫县。在入蜀的路途中,家人所携带的用以充饥的蚕豆因连日阴雨而发霉变,不忍丢弃,遂在田埂晾晒后搭配鲜辣椒腌制佐食。不曾想鲜味突出、咸辣怡人,送于乡亲街坊品尝后更是都赞不绝口,遂美其美名曰:“辣子豆瓣”,这就是郫县豆瓣酱的雏形。

郫县豆瓣“正宗鼻祖”

在家族传承中,真正把“辣子豆瓣”发展起来的是陈氏后人陈逸仙。公元1803年(嘉庆八年),陈逸仙在郫县县城西街开设了“顺天号”酱园,采取了前店铺、后作坊的传统模式,精心研究改进“辣子豆瓣”的制作工艺。先后经过陈逸仙、陈惠春两代人的不懈努力,“顺天号”酱园所制作的辣子豆瓣初具规模,蓬勃发展了起来。

到了公元1853年,也就是咸丰三年,“顺天号”酱园经营者陈惠春的后人陈守信,在郫县县城南街成立了新的酱园。因为陈守信字“益谦”,遂取自己号首“益”字;又恰值清朝咸丰年间,取“丰”为时记;又取了天、地、人和的“和”字;取名“益丰和”号酱园,并与陈氏早先的“顺天号”酱园合并经营,共谋发展。陈守信在祖辈制酱工艺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又借鉴豆腐乳发酵之法,改良酿造工艺,加入灰面、豆瓣一起发酵,所酿造的豆瓣酱鲜辣无比,真正的郫县豆瓣酱从此诞生。因此,陈守信以及所创立的“益丰和”号酱园也被人们奉为“郫县豆瓣酱”的正宗鼻祖。

弓靖明与“元丰源”酱园

正当陈守信以及其所创立的“益丰和”号酱园如火如荼快速发展的时候,不料一匹黑马从半路斜杀出来。这时四川彭县人弓靖明来到郫县,成立开设了“元丰源”酱园,也从事郫县豆瓣酱生产制作。从此打破了“益丰和”独家经营、一家独大的局面,两家酱园在竞争过程中,都积极寻求酿造技术革新、严把产品质量,使郫县豆瓣酱的酿造技艺和口感味道日臻完善。

陈氏旁支“绍丰和”号酱园

到了20年代初,陈守信的后人陈文揆在郫县南外街李家花园分支开设了“绍丰和”号酱园,主要生产“郫简酒”,同时也酿造“郫县豆瓣酱”。至此,陈氏一脉经过了“顺天号”、“益丰和”号酱园的分合后再次分为一脉两支,再加上弓靖明的“元丰源”酱园,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郫县豆瓣酱“一脉两支三家”的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家一统

20世纪50年代,益丰和、元丰源、绍丰和三家著名酱园先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公私合营的模式合并成立了郫县地方国营酱园厂。后来更名为四川省郫县豆瓣厂,真正实现了三家一统,注册了“益丰和”、“鹃城牌”商标,并沿用至今。后来,成都市郫县绍丰和调味品实业有限公司又注册了“绍丰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