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脸谱大系中的分支。京剧脸谱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京剧脸谱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很多地方戏曲剧种的脸谱。在地方戏曲脸谱基础上加以取优废劣。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几代著名演员和戏曲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改革京剧脸谱体系也是至今戏曲舞台上脸谱最多、最完整的脸谱体系。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京剧是戏曲脸谱用色最多的剧种。
所谓脸谱色彩是就脸膛的主要色彩而言,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粉红、褐、赭、金、银等色,各具妙用,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目中复杂的人物形象。京剧脸谱着重在形、神、意等方面,表现多种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而且着色变化有致,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脸谱是对戏中人物肤色夸张的描绘,是对戏中人物性格的夸张。脸谱上的面纹常用其他色彩,有烘托主色的作用。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它在表现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但必须经过变形。脸谱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一是取形。
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寓形得似,是脸谱的常用手法,取形还有一个更高的目的,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
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理的综合效果。由于脸谱是图案化的,把某种神情表现得非常鲜明、强烈是它的优越性,但是把某种神情表现得越明确,就越不可能在同一个脸谱上表现人物神态的变化,因此也带来了它的局限性。
演员的面目表情虽然可以使脸谱的神气有些变化,但不能完全突破这种局限性。这就是京剧脸谱不可能一个人物只有一种勾法的基本原因。钱金福匀的张飞的笑脸,很适合于《花荡》;而演戗战马超,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就更合适些。脸谱的传神,又是同寓意相结合的。演员在创造脸谱的时候,总要渗透着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
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明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中有许多取形,既是装饰手法,又是象征手法,还是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
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这就需要加以鉴别。所以,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乃是提高表演艺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