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有3个日本中将师团长,本来当得好好的,却因为一场战役,让日本天皇丢尽了脸,处理结果,只有是他们卷铺盖走人。
(日军被缴械配图)
第一个:桑木崇明,1939.12,河北
桑木崇明,110师团长,他因阿部规秀之死而被撤职。
阿部规秀,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中将级别,擅长山地战,日军内部有“名将之花”的称号。
1939年10月下旬,阿部带领两个大队1500余人,向河北涞源县扫荡,行军至该县雁宿崖黄土岭时,被我抗日部队伏击,措手不及。
(我军缴获阿部物资)
阿部临危不乱,被突袭后搬到附近一独立农家小院里,现场坐镇指挥,企图扳回此役。
不料,在他坐太师椅看地图时,我军通过望远镜看到了“穿黄呢大衣、挎军刀”的将官,利用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弹,连调试带攻击,仅用4颗炮弹,就取了800米外太师椅上阿部之性命。
(阿部规秀)
阿部死前,留下3条遗嘱,其中两条是:发了旭日勋章,祭日挂我坟上;家人要继续为天皇效忠。
而最重要的一条,就决定了桑木崇明的前途,他嘱家人曰:
一定要和我生前的好友一起,控告110师团长桑木崇明,是他,在我被围困黄土岭时,连发数封急报,仍然见死不救,故意延迟救援,导致我苦战数小时,最后遇险。
阿部和桑木不合军中皆知,此一遗嘱,不管桑木有无道理,都决定了他难逃其咎。
况且,作为七七事变后被毙战场的第一个中将,阿部之死朝野震惊,日本降半旗致哀,必须有人来负责。
阿部死后1个月,大本营就把桑木撤职,编入了预备役。
(桑木崇明)
第二个:土桥一次,1942.12,山东
1942年12月,日军第59师团53旅团驻山东省馆陶县的部队,因扫荡需要调整兵力,其中第42大队5中队需要调走10个士兵到该队。
调整兵力本属战场正常调配,但此时日本兵源不济,被调出驻防地去参加扫荡作战,意味着危险增加。其中6人尤其不满,因为他们刚刚已经被调配过一次。
当晚,他们和军曹外出饮酒,6人殴打了军曹,辱骂了中队长,当晚,他们违反军中条例,夜不归宿。
(驻扎馆陶的日军)
次日,中队长派人去叫他们回营,又被殴打。
下午,6人跑到福田中队长的办公室,抽军刀威胁,持枪和手榴弹破坏营房,然后又闯到县城大街哄砸抢烧……
中队长吓得逃之夭夭,电报馆陶县增援,才控制了6个士兵。
事后,所属的12军依照军法,对6人分别处于死刑和有期徒刑不等。中队长自感难逃其咎,自杀谢罪。
日本大本营极为震怒,对12军各级主要军官一律惩处,其中59师团师团长土桥一次中将,被革职,编入预备役。
这就是日本军史上的“馆陶事件”。
它的发生,说明了日本兵源素质,在侵华战争后期,已经捉襟见肘。所谓“不可战胜”“钢军”,已为传说。
(日军配图)
第三个,井上贞卫,1943.10,河北
1943年10月,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邀180个尉级至将军级的日本军官,到河北北岳区,观摩他的新战法——“铁滚扫荡”法。
不料,他的这一消息,被当地一村民获悉后,秘密报告给了村情报站,他就是洪洞县韩略村的村长。
很快,洪洞县的地下抗日武装报告上级。
(韩略村战役遗址)
10月17日,我军迅速布军,凌晨3点,即埋伏在了韩略村公路两侧的土崖上,上午9点,日军180个日军观摩团乘车飞驰而来,说说笑笑,有吃有喝,我军迅速攻击,稳、准、狠、快,半个小时就结果了观摩团。
180个军官除了2人装死、1人逃脱外,基本全被击毙,最高少将级别。
冈村宁次就这样被打脸一次,日本国内的总指挥大本营再次震惊。
事后,冈村恼羞成怒,把负责韩略村据点的日本守军中队长给枪毙了,小队长给砍头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第69师团师团长井上贞卫,予以撤职,编入预备役。
(日军配图)
四、3个师团长被撤职说明了什么?
其实,在14年侵华战争中,被降级或变相革职的军官有很多,但事后立马拿师团长乌纱帽说事的,事件必然重大而深远。
比如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中将,有勇无谋,在江西南浔线德安万家岭战役中,钻入薛将军的布袋阵,差100米就险被我军活捉,106师团险些因他的鲁莽而全军被歼。
就这样的惨败,也没有让他立马被革职,而是经过了南昌会战后,为他挽回了一点面子后,被低调调走另做他用。
(万家岭战役日军自立的坟墓)
再如华北方面军多田骏,中将级别,纵然手下的阿部之死他有责任,纵然在华北扫荡屡屡受挫挨打,大本营对他的处理仍然很谨慎。
先是给他升了个大将,然后把他调回国内军部做了个参议官的闲差,明升暗降,然后换上了冈村宁次。
这样做,据说是“怕影响军心”。
以上3起事件,分别以“第一个死在中国的中将”、“第一次在中国集体抗命”和“第一次被集体歼灭军官”而震惊国内外,对日军影响深远。有的处理是事后多年才公布。
但无论怎样遮掩,在我抗日部队的顽强抵御下,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被动残喘,已透过事件可见端倪了。
(1938年万家岭战役后的我抗日军人)
===============
文献参考:
李德福《侵华恶魔 冈村宁次》(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