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被粉碎后,广大干部群众迫切希望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困难局面,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回正规,赶上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但是由于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各项事业步履维艰。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的提出严重打压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合理要求,也给其他领域的拨乱反正工作设置了障碍。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在徘徊中前进的中国迫切需要搞清楚。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中共中央信(节录)
为了扫清思想障碍,邓小平提出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4月10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此后,他在很多场合举了毛主席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教条主义的例子,明确批评“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被撤销的全部职务,并在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党的十一大虽然没有推翻“两个凡是”,但是邓小平重回中央领导岗位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开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与此同时,陈云、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反复主张恢复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抵制“两个凡是”。10月9日,叶剑英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的讲话,讲话指出,“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时,一定要提倡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的放矢” 。
为了彻底澄清思想混乱,搞清楚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提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文章发表后收到多封读者来信,大部分读者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年4月,《光明日报》编辑部准备在专刊上发表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考虑到这一论题的重大现实意义,该报负责人决定委托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帮助作进一步修改。为了增强针对性,文章在修改过程中将标题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由胡耀邦审阅定稿。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头版发表
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次日,《光明日报》在头版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了这篇文章,新华社也向全国发了通稿。11、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和多家省报对文章进行了全文转载。文章鲜明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公开批判了教条主义错误,触及了盛行多年的思想僵化和个人崇拜现象,也在全国拉开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序幕。
文章发表之初引来了一系列责难。一些人认为这篇文章是在提倡怀疑一切,是要检验和修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也有人质疑讨论的必要性,担心其违背中央方针,影响党内和社会团结。真理标准大讨论面临巨大压力。
关键时刻,邓小平对这场讨论给予了及时而有力的支持,帮助这场讨论顶住了压力,并从理论界拓展到党、政、军及社会各界,成为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群众性大讨论。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他号召大家,“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8月19日,他同文化部负责人谈话时明确表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驳不倒的,我是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的。” 此后,从中央到地方,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理论文章和理论研讨会层出不穷,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以不同方式支持和参与了讨论,中央各部门、地方和军队的负责人也相继发表讲话或文章,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最终,真理标准大讨论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新闻界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一股思想解放洪流,为党在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党和国家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