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最南部是著名的邯郸市,邯郸市下辖了11个县和1个县级市,辖区面积并不算小。在11个县中,就包括了大名县。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大名仅仅是邯郸下辖的一个县。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名曾经下辖了10个县,一直被称为大名府,等级属于地级市。那么,历史上曾经非常著名的大名府,在1949年为何并入了邯郸地区了呢?
首先,我们讲一下大名府的由来。大名府这个名词出现于五代十国时期,宋朝建立以后,由于北方的辽国屡屡南下,成为了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宋朝逐步设立了4个首都,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归德府和北京大名府。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就是大名府的首富。开封府是宋朝皇帝的所在地,属于宋朝的首都。洛阳、商丘和大名都属于陪都,其中,大名属于宋朝抵御辽国的前线和指挥中心。在随后的历史中,大名虽然不在是陪都,但仍然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城市。
元朝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在元朝统治下,大名府开始隶属于河北省,当时的称呼是中书省。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明清时期,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也正是在明清时期,大名府成为了河北省最南部的一个府。当时,大名府下辖了1个州、10个县。10个县分别是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按照现在的区划,黄河主要从河南省、山东省境内流过。但在明清时期,为了治理黄河的需要,河北省的最南部就像一块突出部,插入了河南省与山东省的交界地区。
通过上述文章,大家肯定发现了,大名县下辖的10个县,目前已经分别属于河南省和山东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全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北洋政权根本就没有精力划分区域。由于清朝已经灭亡,原来的各个府改成了各个道,大名府改成了大名道,至于管理的辖区没有任何变化。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建国之前,一转眼到了1949年,当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国家开始进入恢复生产的阶段,堪称是百业待兴。当时,豫北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土匪,与此同时治理黄河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平定河南北部的土匪和治理黄河,国家在1949年组建了平原省,这是一个之前从来没有的省份。
平原省由河北省南部(包括了大名道的大部分地区)、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的西北部组成,总计下辖了6个地区、56个县,管辖面积达到了5万多平方公里。平原省的省会在新乡,与河南省会开封隔河对望。经过2年多时间的努力,河南北部的土匪已经彻底肃清,黄河得到了一定的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原省存在的意义已经大大降低。1952年,存在了2年多的平原省被撤销,濮阳、安阳、新乡三个地区划入河南省,菏泽、聊城和湖西地区划入山东省。原本属于河北省大名地区的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等地,却没有还给河北省,而是被划入了河南省的濮阳地区。
清丰县、南乐县等地划入河南省之后,为了补偿河北省的损失,河南省把自己的临漳县、涉县等地区划分给了河北省邯郸地区。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在区划问题上,经常采用换地的方式。在60年代,治理黄河、大运河期间,三个省再次进行了换地。对于河北省、河南省来说,大家似乎都没有吃亏,但是大名地区却无法继续存在了。由于自己下辖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划给了河南省,大名地区已经无法在成为一个地级市。大名地区与邯郸地区合并,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的大名府成为一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