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朋友留言,询问康熙不是开国皇帝,为何死后的庙号是“圣祖”?这个问题笔者一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以文章的形式给予解答。
其实,清代除了努尔哈赤、康熙以外,还有顺治皇帝的庙号中也带“祖”。按照封建礼法,皇帝死后如何上庙号,是一个极为严谨的事情,是不能随便给的,需要根据大行皇帝生前的功绩给出适当的庙号和谥号。
庙号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皇帝死后供奉在太庙祭祀时被称呼的名号。庙号的起源很早,商朝时就已设立,当时的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者称“祖”、功高者曰“宗”、中兴者曰“中”。此后的秦朝、周朝在庙号上并不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废除了庙号和谥号。
庙号制度重新被启用是在西汉时期,但对庙号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只有那些立有大功德的皇帝才配享有庙号。比如刘邦的庙号为太祖、刘恒为太宗、刘彻为世宗、刘询为中宗,整个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仅有这四人。
唐代以后,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此后庙号成了皇帝的标配,但同时也衍生出了褒贬之意。比如:太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天下;世宗、兴宗、显宗是守成之君等等。
至于肃宗、宪宗、景宗、玄宗、真宗、文宗、武宗一类的属于有功有过;定宗、顺宗等一类的属于过渡君主,不好不坏;而穆宗、光宗属于在位时间短,惠宗、僖宗、哀宗、思宗等一类的则属下流,多为江山残破、悲情亡国之君。皇帝的庙号虽短,却简单明了概括他的一生,我们从字面上大致也就能判断某个皇帝的作为。
康熙之前的三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努尔哈赤因为是开国肇基,因此他死后的庙号为“太祖”,这一点很好理解,和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的含义是一样的。
顺治皇帝福临6岁继位,24岁驾崩,在位不过18年,实际掌权也才11年,他的成就不算多高,之所以他的庙号称“世祖”,主要是因为他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很多读者估计对“世祖”中的“世”字含义不太理解,世祖一般是作为新时代开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人物的特定庙号,他们都不是开国皇帝,但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历史上获“世”祖庙号的人不算多,仅有东汉的刘秀、三国的曹丕、西晋的司马炎等少数几个。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他毕竟不是开国皇帝,也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因此从谥法制度来讲,他死后应该称“宗”,历史上和康熙一般有作为的皇帝不在少数,比如唐太宗、宋仁宗等,论功绩都不在康熙之下,但他们的庙号都以“宗”称之。
康熙庙号之所以称“祖”,史料中对此没有明确的解释,大致都认为他文治武功卓著,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开创了康熙盛世的局面。但以这些功绩而言,那么其后的乾隆似乎也有资格配用“祖”之庙号。显然,康熙的这些功绩,并非是他获得“圣祖”庙号的主要标准。
笔者认为康熙庙号“圣祖”恐怕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其一、雍正对父皇感恩戴德之情的表现。
雍正登上皇位是花了不少心血的,经历了血与泪的深刻教训。我们知道康熙皇子众多,且能力大多出众,年长皇子中才力胜过雍正的不在少数,比如三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他们要是当皇帝,成就未必就比雍正差。
康熙晚年皇子争储十分激烈,雍正虽然最终赢得了皇位,但在历史上也有不少的流言蜚语,诸如篡改康熙遗诏,毒药毒死康熙等等,这些传闻尽管没有依据,大概率是雍正的政敌们一手炮制的。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雍正这个皇位确实得来不易。因此,雍正继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大肆操办康熙的丧礼,在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天下子民面前,上演了一场极尽孝道的政治秀。
或许是为了表示对父皇传位的大恩,雍正这才不顾封建礼法,打破谥法制度,给康熙上了一个“圣祖”的庙号。
其二,康熙也确实有这个资格。
前面提到,康熙文治武功都有卓越,尤其是在文治方面更胜一筹。历史上获“圣祖”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前蜀圣祖王子晋和康熙三人,但真正当过皇帝的只有康熙一人。
圣祖的庙号始于唐朝,是唐玄宗为父亲李耳所创,后来成了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正式演变为皇帝的庙号。
因此不难理解,康熙皇帝的庙号“圣祖”主要是表彰他的“圣德”,这一点也是符合历史实情的。康熙在位时间长,自康熙中期以后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康熙向来注重孝道,且对汉文化十分推崇,执政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仁孝,不管是对官吏还是百姓,康熙都怀有一颗宽容仁义之心。这一点很符合帝王的“圣德”,雍正以此庙号来定义康熙,也是十分适当的。
不过,康熙庙号用“祖”也在可与不可之间,关键就看雍正的心情了。如果不用“圣祖”,那么以康熙之功绩,笔者认为应该用“睿宗”、“圣宗”最合适,不知各位读者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