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静夜思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夜晚(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解千年,前两句的真正含义,很少有人知道)

李白是个富二代,不过他并不参与父亲的生意,整日里不是以诗会友,就是四处游历。

当然了,李白也有一颗报国之心,在当时科举制度已经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他去参加科举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不然也就白瞎了他这一身的才气。

然而李白偏偏不走寻常路,他最终选择了“干谒”,也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赢得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的注意,然后通过这些权贵之人的举荐步入仕途,这可比十年寒窗来得轻松许多。

于是李白于公元726年来到了扬州,寻找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然而半年之后,如此具有激情的浪漫诗人,却在一个旅馆之中写下了《静夜思》这样充满了惆怅的诗句。

看来他的上进之路并不顺利。

不过虽然这首诗简单易懂,但其实一直被世人所误解,前两句的真正含义也并非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

那么这两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解读之后会发现,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损失?

千古名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经过千年久经不衰,是李白的典型代表作,也是李白为数不多的较为伤感的诗作之一。

诗作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26年,时年26岁的李白终于觉得自己之前一直在浪费时间,如果还不上进恐怕就晚了。不过李白自恃才华,所以他不打算考科举,于是他告别的父母前往扬州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推荐自己。

选择去扬州,是因为当时扬州的地方官地位都很高,甚至达到了通天的地步,所以扬州是实现自己抱负的最佳去处。

按照历史的记载,李白从春天的时候就来到了扬州,在扬州呆了大半年的时间,直到深秋时节,始终也没有碰到欣赏他才华的人。

此时李白身上的钱财也所剩无几,心中不禁有些烦闷。

在这愁闷之中,李白病倒了。

深秋带来的压抑,钱财消耗殆尽的愁闷,身体的病痛,尤其是再加上入仕难的挫折,让他不免开始思念家人,于是这才写下了传世名作《静夜思》。

读完全诗之后,人们的脑海之中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场景。

深秋时节的扬州旅舍内,生病的李白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这时他看到洒在地面的月光,怀疑是地上泛起的一层银霜。当李白抬头仰望空中的明月又低下头时,内心瞬间五味杂陈,开始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是不是非常地悲凉,尤其是“霜”、“举头”以及“低头”这几个具有冲击性的字和词语,让读者也感同身受那种背井离乡的凄凉之情。

然而这首诗的意境虽然确实如此,但事情的经过却是一个充满谜团的悖论。

诗句谜团

诗句中“明月光”、“举头”、“低头”、“床”等用字和用词非常值得推敲。

首先按照诗句创作的背景来看,当时已经是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李白自己也已经生病,所以此时绝对不可能打开窗户让寒冷的秋风往屋子里灌。

要知道古代并没有玻璃,窗户是用油纸糊上的,所以透光度很低。如此一来,月光怎么可能洒在床前?

其次,如果李白是躺在床上,他也做不出“举头”和“低头”的动作。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时李白并非是躺在床上,而是本来就站在窗边看着明月,随后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

不过这里就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果李白是站在窗前思念家乡,又怎么可能分心并看到背后洒在地上的月光?

所以李白此时既不可能躺在床上,也不可能站在窗前,因为不论是哪一种都是悖论。毕竟躺在床上休息就不可能开窗户并看到月光,而站在窗前看月亮,也不可能看到身后的月光。

总之,李白是如何看到月光的这个问题,一直无法完美地解释。

所以当了解了创作背景之后会发现,这首诗有一个很大的BUG,似乎怎么都解释不通,即便是强行给出一些解释,也并不完美。

“床”字的奥秘

如果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去思考,或许永远都找不到一个完美的解释。不过“床”这个字,却给世人带来另外一种答案。

古代的“床”字并非只解释为人在睡觉时的一种家具,在古代但凡一些和“床“相似的物体,都可以解释为“床”。比如河床,井床等等。

而这首诗中所指的“床”很可能就是“井栏”,也就是“井床”。

这是因为古人为了防止有人跌入水井,所以会在水井的周围添加方形的木质结构,看上去很像是一张床。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首诗的创作地点并非是在卧室之内,而是在扬州旅舍院子里的水井前。

而且参考成语“背井离乡”,这个“床”字背后“井”的含义,也确实符合当时李白的创作背景。

如此一来就可以解释之前的所有疑惑。而这也就是《静夜思》中前两句被误解的地方,时至今日已有千年的时间。

其实李白的诗句中经常也出现“床”这个字,而且解释出来也都是水井的意思。

比如李白《长干行二首》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两句诗,描写的就是孩童骑着竹马在井栏边玩耍的情景,这一点在《古诗词》以及《全唐诗》中都如此解释。

不过由于如今汉字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逐渐被简化,古代许多汉字的含义也逐渐消失,只停留在历史典籍之中。而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的人们在读一些古诗的时候,总会觉得别扭的原因。

当然这对寻求快捷简便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从文化角度去看的话,其实算得上是一种灾难和损失了。

参考资料:《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