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之旅最大的魅力在于什么?
遇见好吃到流泪的美味固然让人愉悦。
但是认识志同道合的吃货朋友,更让人激动。
合肥之旅,在品尝到当地美食之余,认识了两位热爱美食的朋友,收获满满。
一位是某大型餐厅的经理,姓章,相聊甚欢,从徽菜历史聊到处事哲学,从餐饮行业聊到人生目标。章兄弟在餐饮行业十多年,对安徽的美食如数家珍,交流的时候旁征博引,受益良多。
一位是滴滴司机,姓蒋,曾开过火锅店,对合肥的大街小巷,市井美食了如指掌。当时坐他的车正要离开合肥,听完介绍,我恨不得取消航班再折回市区,吃一遍再走。
合肥这篇美食攻略,是故事最多的攻略。
到了安徽,自然会想到徽菜。
徽菜、徽州菜、安徽菜,是一类菜吗?
1989年汪曾祺曾在《皖南一到》中写过:“徽菜专指徽州菜,不是泛指安徽菜。”
而现在查徽菜的定义:徽菜即为安徽菜,这可能是源于2009年出版的《中国徽菜标准》,将皖南、皖江、合肥、淮南、皖北风味纳入,正式定义了徽菜。
国人喜欢追本溯源,徽菜系属古徽州文化,有着历史、地理上的深厚渊源。而今因安徽省含古徽州一些地区(婺源在江西),将安徽菜等同于徽菜,很多人会觉得有些混乱,不过定义终归是定义,了解清楚就好。
徽菜的泛徽化,有利有弊,在此不做评说,不过安徽这五大风味融合为一个菜系,这特点还那么独特和鲜明吗?
徽菜源于古徽州,饮食溯源与当地文化历史相关。一个菜系的兴起依附于当地经济的繁荣,即当年徽商的繁盛,徽菜与徽商之间自然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徽州有首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男孩子十三四岁就出去闯荡了,像胡雪岩,当年就是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大商人的。大多数徽商皆是如此。
从徽州出去经过一个古渡口,即深渡镇,在外的商人常常想念家乡的风味。为解思乡之苦,有家人就去问政山挖笋,洗净切片,与同样切成薄片的火腿肉置于徽州特有火篮的瓦罐里。
加上木炭,文火慢炖之,随着船从渡口向东流,待船抵岸,等了一天的徽商闻到笋香就如闻到了家乡的味道,这道“问政山笋”即由此得来。
在深渡,因人口流动较多,当地商家迎合旅客赶路心理,将饺子皮像打包袱一样包起来,由此“深渡包袱饺”产生了。
徽菜有名的盐帮鸡也与徽商有关,相传,大商人安排下人腌制鸡。把鸡拔毛,掏肠,因白天事务繁重,处理完后特别累,就将其放在装满盐的锅中,准备第二天再腌制,随手将锅放在了木炭火盆上,温度不高,但慢慢把鸡焗熟了。第二天一看,只见整只鸡色泽晶亮,通体金黄。撕一块吃起来饱含汁水,鲜嫩无比。后来加以改良,就有了“徽商盐帮鸡”。
每道徽菜都有一些小故事。故事源于古书记载,也有录于县志。
有来源的修改修改,没来源的杜撰杜撰,每道徽菜有了故事,也就赋予了灵魂。
靠山吃山,许多徽州名菜跟山珍有关。可是有些菜消失了,因为食材不能吃。
比如“红烧果子狸”,“清炖马蹄鳖”,果子狸众所周知,跟非典脱不了干系,又是保护动物。马蹄鳖,濒危动物,现在不可能进食谱,用普通甲鱼肯定做不出那个味道。
又比如“黄山双石”,双石指的是石鸡和石耳,此石鸡非鸡,是一种蛙类,保护动物,皮呈黑色,用养殖的青蛙做不出那个味。
再比如现在长江禁渔,“巢湖四白”、“长江鲥鱼”也不能吃了。
这类以野生动物为食材的徽州名菜已成历史。
传统徽菜,好吃的,继续做,不好吃的,也会继续做,需要传承。
这些代表地域的特色菜,碰到接待外地人的宴席,就得上。
比如豆腐锅巴,打豆腐的时候,浆水舀完,灶底加一把火,锅底就形成了一层锅巴,很香,起出来,加入高汤炖着吃,虽然味道好,但是有点磨牙,很多人不喜欢吃,但是一直留在餐馆的菜牌上。
黄山学院的院长曾对徽菜调侃,用八个字形容:“轻度腐败,严(盐)重好色”,这个概括相当有水平。
轻度腐败,其实就是善用微生物。
光用在豆制品的微生物上就有许多:“毛豆腐、豆腐乳、臭豆腐、豇豆”。
来安徽一定要试试毛豆腐,但是很多人吃不惯。
安徽还有一道菜,臭萝卜。可能很多人没听过,属于安庆特色菜,也称烂萝卜,腌制发酵时间长,散发浓烈臭味,一般农家自制,产量低,市面上很难见到。
取烂萝卜,滴上菜籽油,加勺辣酱,放米饭上蒸,熟了一夹,烂烂的,闻起来臭,吃在口里香得很,软烂无渣。
除了豆制品,黄山臭鳜鱼也是一道相当有名的“腐败”徽菜。
在合肥“披云徽府”吃到的臭鳜鱼,就是在黄山腌制的。
腌制两个星期,好了发货,真空包装好再运送到各地分店。烹饪的时候,若冷藏则需慢慢解冻,再烧制。
此臭鳜鱼亦可家常烧制。菜籽油倒入锅中,油烧开,放笋丁,五花肉丁,加调味酱料,加水加高汤,最后把鱼放进去,味道美滋滋。
除了这些带着历史典故的名菜,安徽当地的家常菜若有机会也可以去试试。
歙县干白菜,切一点鲜肉,加入高汤,好吃开胃得很。
安庆,红薯粉调成糊状,放锅里,水烧开,红薯糊糊由白变黑,用刀子划成小方块,是不是挺像北方说的“焖子”。然后用这小方块烧肉,红烧,特别下饭。
我曾在两年前自驾了婺源、屯溪、歙县、黄山,品尝了不少地道徽菜,在合肥的一些徽菜馆,也能吃到。
比对了几家徽菜馆子,最后去了披云徽府。
徽菜馆子一般喜欢把菜品摆在餐台上让顾客挑选,我就拿着手机拍啊拍。
前文说的章经理看到了,就跟我聊了两句,看出我对美食的喜好,颇为投缘,聊了一个下午,上面很多故事都是与其交流的内容。
我一人食量有限,但还是点了一条臭鳜鱼。再加了个徽味双冬,即冬笋炒冬菇。
这家菜品质非常不错,臭鳜鱼肉质嫩滑,闻臭食香。那冬笋更是鲜脆,食材选取属上乘。
这家店楼上皆是包厢,虽为餐馆,但是感觉像个小型的徽州文化展示馆。
墙上贴的皆是介绍徽州文化的图片和文字。包间里,桌子中间摆放着各种模型,有徽派建筑,也有放一块瓦当的。甚是有趣。
在合肥,庐州小吃颇为知名。
我在知名小吃馆子“刘鸿盛”的墙上看到这么一张图。
舌尖上的合肥,传统小吃知多少。如果有机会,尽可尝试。
一碗桂花赤豆糊加一个萝卜丝鲜肉烧饼,这个套餐才卖六块钱,赤豆糊作为一道润口的甜品颇让人满意。那烧饼,比我想象中好吃太多,烧饼外皮一层层的很酥脆,里面的馅料咸淡适宜。
合肥有一家曾经的国营(据说)老字号,现在应该是民营了吧。名“庐州烤鸭店”。
这儿的烤鸭介于北京烤鸭和广东烧鸭之间,肉比较细嫩,皮不脆,但是也不软烂。
据说这儿最有名的是鸭油烧饼,用烤鸭副产品鸭油做出来的烧饼居然更受欢迎,于是单拎出来成立了个点心窗口。
面馆
安徽人喜欢吃面,可惜我只探了一家店。
后来碰到滴滴司机蒋兄弟,给我安利了几家小店。翻看了网上的评论和图片,一看就知道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店,下次一定去试试。
刘记拉面馆是我自己寻的一家店,开了有不少年头了。
前台和厅堂不在一处,只有生意越做越好才会如此扩充店面吧。
面条弹牙,牛肉劲道,虽不惊艳,但应该是这儿的老味道。
蒋兄弟给我推荐的几家店我也奉上吧,苍蝇馆子,但是排队巨久的。
只有去这些地方,才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烟火吧。
海恒街的孙氏文苹手擀面,五里墩站附近的一品香牛肉面,潜水街的小丁小吃,还有一家517牛肉蛋炒饭。
我住的附近有一条食街,看路牌应该是佛子岭路。
街上有家羊肉汤馆还不错。
进店的台面上摆满了羊排、羊肉、羊蹄,还有神奇的羊眼球。
在这儿,挑好羊肉称重后端去厨房再加工。
端出来的羊肉冒着热气,肉质香嫩,五香味,略偏咸,可能跟当地人的口味有关。不喜欢咸重的可以提前说。
饼子是意外收获,饼皮比较硬实,中间呈蜂窝状,咬开后饼瓤香软,越嚼越甜。
光让抱着饼子啃,我也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