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中国古代有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兴衰史(十一):吐蕃)

概述

吐蕃(tǔ bō),既指称一个民族,即今天的藏族,又是指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吐蕃王朝是中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自松赞干布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作为地域和部族的名称,在吐蕃王朝之前即已出现。吐蕃王朝兴起后,用“吐蕃”作为自称。由于吐蕃王朝统一了青藏高原,高原的各个部落集团形成为一个民族,后来,吐蕃王朝的自称遂演变成为藏族的自称。

发展过程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形成了吐蕃族。

公元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的藏族先民雅隆部的“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表明吐蕃王朝的雏形已经确立。

接下来赞普之子,松赞干布,幼年嗣位,开始了他显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如党项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等,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约于633年(唐贞观七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710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多次重创吐蕃军。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

821年,吐蕃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9世纪末,在经过一场席卷吐蕃全境的奴隶平民大起义之后,吐蕃王国灭亡。

疆域

8世纪末至9世纪初,吐蕃的疆域达到极盛,西起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与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接壤,东至现今甘肃省陇山、四川盆地西缘,北起天山山脉以南、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与印度次大陆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与天竺(今印度次大陆)接壤。

宗教

吐蕃的传统信仰是雍仲本教,雍仲本教原是一种本土的宗教。原始宗教非常重视驱邪和禁忌。认为地下是一个鬼魂世界,而地下动物可与鬼神相通,因此禁杀鱼、蛇、蛙、鼠。古吐蕃人本来吃鱼,至苯教兴起后,不再吃鱼,流俗至今。

佛教的入蕃确乃始自松赞干布,但当时并不是佛教的兴盛时期。为了铲除同苯教相联系的传统贵族势力,加强王权的政治需要,大力提倡佛教。

吐蕃佛教明显有异于汉地佛教,它把西域流行的小乘佛教、天竺引进的密宗佛教,与本地的苯教、巫教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藏传佛教。在戒律方面,食肉,不戒杀生,但反对血祭,并形成了严密的教团组织,从而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铺奠了道路。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拉萨市区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大昭寺

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