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被称为“文人四大雅”,也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所有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和名门闺秀,都必须掌握这四大技能,它代表着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高低。
其中“琴”指古琴,琴身是一个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的细长木质音箱,较宽的一头为琴头。因有7根弦的缘故,所以也叫七弦琴或者瑶琴。
“棋”指围棋,方形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圆形棋子进行对弈,有纵横各19条直线将棋盘分成361个交叉点,棋子的数量以黑白子各180个。下棋双方以围地多者为胜,是一种以包围和反包围战术决出胜负的棋戏。
“书”指书法,字写得好坏的技巧和能力。
“画”指绘画,主要是指中国画,花鸟、山水、人物等。
为什么琴棋书画中的“棋”,是指围棋呢?这主要蕴含着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围棋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古代称“弈”。
先秦典籍《世本》记载:
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可见,围棋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尧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棋类的鼻祖。
至于尧为什么要发明围棋,皆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所以造围棋来教育孩子。
晋代的张华在《博物志》证明了这种说法:
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南宋孝宗时代的学者罗泌著的《路史后记》中,详细地把尧造围棋的故事精彩地记录了下来。
书中说:尧的儿子丹朱,行为毛躁不爱学习,尧很郁闷。一次尧在汾水之滨看到两位老神仙,对坐在松树下,以沙为盘,以黑白石子为子,布阵对弈!舜看这两位神仙仙风道骨,一定有大智慧,就上前把自己的苦恼都说了,想听听两位的高见。其中一位仙说:丹朱善争而愚,当投其所好,以闲其情。就手指着沙盘的石子说:此为弈枰,亦名围棋,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世无解者。尧帝听了很开心,就向两位神仙学习了围棋。学好之后就回宫制造了围棋,让丹朱学习。自从丹朱学了围棋后,性格沉稳了,爱读书了,人也变聪明了,还成为围棋界的始祖,史上围棋第一高手!
古人说,善棋者筹谋睿智。
围棋一经产生,就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黑白世界的抗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成为古人最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
人们在黑白子的对弈中,斗智斗勇,无声博弈。不仅仅把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更是一种知识、道德水平和应酬帷幕能力的比拼。
围棋被当作高智商,运筹帷幄能力的一种艺术和能力标志。
文臣武将都以在围棋的对弈上取胜作为一种荣耀,真是“万马千军方寸驰。硝烟起,酣战两痴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成用兵作战:
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许多曹操、孙策、陆逊等著名的军事家,都是围棋和战场的佼佼者。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
朝廷也重视弈棋,以棋设官,建立“棋品”制度,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与棋艺相当的“品格”,即官职等级,共分为九品,即九个等级。
至此,围棋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君子们当作开启智慧、锻炼思维的必修功课之一,潜心习练。
围棋如人生,人生如围棋棋,世事如棋局局新。棋盘虽小,却玄妙多变,见仁见智,蕴藏着的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处事智慧。
围棋中包含着做人的道理,《棋经》中说:持重而廉者多得,轻易而贪者多丧,不争而自保者多胜,务杀而不顾者多败。
可见,下棋也是做人。
下棋讲究棋品,通过下棋时的布局、着法、时间、节奏,乃至对输赢的态度,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情和修养。
古人最推崇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这样的品质在围棋对弈中也能看出来。
东晋政治家谢安就是个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人。当时符坚率军犯晋,前方战局吃紧,谢安的侄儿谢玄向他请示退敌法,但他却摆开棋盘邀谢玄对局。谢玄原本棋高一着,但最终却因为紧张而败给了谢安。随后,谢安指示他对敌作战之法,果然把符坚打得溃不成军。捷报传来,又碰上谢安在下棋,谢安只扫了一眼战报就顺手放在了床上,继续下棋。客人们忍不住问他战况,他这才缓缓地说:仗打胜了。
黄庭坚的诗:“坐隐不知岩月乐,手谈胜与俗人言”,描绘的就是弈棋时两人对坐、专心致志、不闻不问他事、好似隐居的场景。
弈棋除了临危不乱、镇定自若,还有一个最高境界,那就是苏轼说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可见,弈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早在隋唐时期,围棋由中国传入朝鲜,再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等世界各国。
各地的围棋比赛盛事层出不穷,棋手大放异彩,人才辈出。
如今围棋运动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传播全球。
围棋传播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亦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