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应该是很多人的喜爱,蓬松的口感,甜甜的口味让人停不下嘴,那么爆米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或许你曾经在路边见过别人制作爆米花的场景:打开爆米花机后,伴随着“嘭”的一声,“炸”出来一大袋的爆米花。看到这个现象时,你是否很好奇,这些爆米花是怎么“爆”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制作爆米花中的科学原理。
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
制作爆米花一般常用的原材料有玉米或者大米,并且玉米和大米还存在一定的差别,玉米制作爆米花相对大米来说会更简单一些,它可以不需要爆米花机,直接使用油炸即可,而大米则需要使用爆米花机才行,下面我们先来讲讲利用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的原理。
爆米花机相信很多人在儿时都见过,一般都是类似于一个椭圆的形状,当把爆米花机的盖子完全压住时,内部将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状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高压锅。
制作爆米花时,首先会把大米加进爆米花机当中,然后合住盖子密封,它的密封性非常好,基本能够将内部与外部完全隔开,并且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之后再把爆米花机放在火上加热,并且不停的旋转,旋转的过程中可以使内部均匀受热,防止局部位置过热发生烧焦的情况。
在加热的过程中,内部温度会快速上升,而温度的本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内部分子剧烈运动会不断撞击爆米花机内壁,导致压强急剧升高,内部变成了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
大米在爆米花机内也被快速加热,而大米内部会包含一定的水分,水分与受热之后本来应该急剧膨胀挥发,然而爆米花机内部空气的压强同样很大,因此大米的内部和外部压强形成了一个平衡,所以大米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的,在没有打开爆米花机的密封盖时,里面的大米还是大米,还没有形成米花。
在密封状态下,内部气体的压强与大米的内部形成平衡,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压强也变得越来越大。当爆米花机内部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出锅”了,接下来就是我们在路边看爆米花时最期待的场景:利用一根杆子将密封盖快速撬开,这些大米就在这一瞬间爆开,奔涌而出,形成一大袋的米花。
在快速打开密封盖的一瞬间,内部气体快速喷出,导致压强急剧下降至大气压强,因此在大米内部与空气之间瞬间产生一个巨大的压强差,内部强大的气压瞬间将大米撑开,一颗颗大米化身成一个个小型“炸弹”,体积迅速膨胀,于是变成了一颗颗蓬松的爆米花。在这里爆米花机开启的速度也是一个关键,当开启速度太慢,内部气体缓慢释放,压强是逐渐减小的,那么大米内部的气体也将会缓慢释放,达不到爆开的效果,所以我们看见路边爆米花时,师傅们都是利用一根铁杆快速撬开,一气呵成。
玉米粒制作爆米花不仅可以使用爆米花机,还可以直接使用油炸即可制作爆米花,方便简单。这主要是因为玉米粒含有一定的水分以及一个坚硬的外壳。
炸爆米花的玉米粒需要使用晒干的玉米粒,这样的玉米粒拥有一个坚硬以及密闭性良好的外壳。晒干后的玉米粒内部并不是完全的干燥,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就有相关研究表明制作爆米花的玉米粒最佳含水量在13%左右。在油炸的过程中,油温能够达到约150℃,远高于水的沸点,因此玉米粒中的水分在这高温的油中会快速气化,但玉米粒外表面是由一个干燥硬化的表面包裹住,因此无法释放出内部气体,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内部压强不断增大。
当内部压强增加到外壳无法承受的压力时,外壳会被瞬间破开,内部淀粉等物质迅速膨胀,从而形成多孔蓬松的玉米花结构。而大米由于渗水性比较好并且含水量没有玉米粒的高,仅仅通过高温环境无法让内部形成一个高压环境,因此大米利用油炸很难形成米花,而玉米粒则可以。
以上就是关于爆米花制作以及形成的科学原理,其中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压强差将大米或者玉米爆开,原则上讲,密封性好并且含有一定的额水分的原材料直接加热都会形成一个爆开的效果。而渗透性好的内部气体容易跑出的食物则可以利用爆米花机让内部形成一个较大的气压,在爆米花机打开之后瞬间形成一个压强差从而爆开。现在是不是不仅知道了爆米花的原理,顺便还学会了爆米花呢?想了解更多有趣科学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