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建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
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这就是现在闻名中外的大雁塔。
那么,为什么叫“大雁塔”呢?
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记载,相传很久以前,在摩伽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意思是:自我完善与解脱,小是初期发展起来的意思,乘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小乘”的相应梵文为“Hinayana”。可吃三净肉(即雁肉、鹿肉、犊肉)。
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于今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雁都飞走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
话音未落,雁群正好飞过头顶,其中的一只雁从空中坠落下来,正好掉在刚才说话的和尚面前,扑腾了几下,就不再动了。面对一只雁坠死在他的面前,这位和尚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大家都认为这是如来佛主在教化他们。
于是这些和尚们从此不再吃雁,并且还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在雁落之处埋葬了这只雁,上面建起了一座佛塔,取名雁塔。
从此以后,雁也逐步演绎成了佛的化身。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
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名称延续至今天未曾改变。
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大乘的相应梵语是“Mahayana”,是大的车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