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什么叫北漂一族(「博主说北漂2」北漂一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博主说北漂2】北漂一族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北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ěi piāo,外文名Beijing Floater,也称北漂一族。

北漂广义的定义是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

狭义的定义是特指上述人中打拼的年轻人,或者称为年轻的北漂,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毕竟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生存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

本系列短文中所说的北漂具有四个要素:一是来自北京地区以外的人们;二是没有正式的北京户口;三是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包括外国人,外地人);四是特指上述人中打拼的年轻人,或者称为年轻的北漂。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稍微上点年纪的人,对于“漂泊”二字的理解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历史上的先人和上一代人无论生活怎样梦想怎样,对于“漂泊”的理解总体上是负面的,有种迫离家不得已的意味,他们大多是“漂泊”的抗拒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们翻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许许多多踏上背井离乡路途的同胞们,都是因为家庭贫困、变故,连年灾荒或长期战乱,不管是在国内流动,还是到国外谋生,在其背后都是整个时代的创伤。漂泊之路既是他们的希望之路也是血泪之路。

闯关东,是旧时山东、河北一带的人到山海关以东的地方谋生。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要知道闯关东之所以发生,那是因为山东和河北两地的人口数量巨大,但是耕地面积稀少,这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巨大,再加上当时的灾害发生,迫于生计,大量的民众暗中前往沃野千里的东北谋生,比如山东等地的百姓就是坐船渡海前往东北。因为这些人都是在封禁政策下前往东北的,所以被称作“闯”,去往东北自然叫做“闯关东”。

伴随着关东地区的逐渐开放,流民“出关谋生者,日以众多”,年增年长,蔚成大观,山东、直隶流民更是“闻风踵至”,“终年联属于道”,使东北终于成为一个“移民社会”。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由此推断,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人之间”。规模之巨,可以想见。

据统计,在1921年到1930年之间,大约有600万的移民来到当时的东北,这股移民先开始只是在东北打工,后来就变成永久性定居。

而随着全国形势的稳定与发展,这股移民浪潮在1940年左右逐步落下帷幕。

因不断输出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煤炭、铁矿等)东北地区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贡献了极大的力量,被称为“共和国长子”。

走西口,亦称“走口外”,发生于明代中期至清朝末年期间,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明清时代,山西地贫人多,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不少底层民众离居流移,纷纷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内蒙古草原不仅自然条件较好,而且草原的首领阿拉坦汗也欣然接纳了迁移过来的民众,并且给他们提供土地和毡帐、耕畜和牛羊,让他们从事农牧业生产或铁匠、木匠、毛匠等手工业劳动。由此揭开了晋陕冀边民“走西口”的序幕,也实现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河套地区有机融合的一次飞跃。

“走西口”极大地加强了边地与内地的联系,同时还加强了蒙、汉人民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

走西口刺激了蒙古地区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山西乔姓商人的商号之名,他们之于包头城的形成和发展,凸显了昔日晋商与边塞城镇繁荣的密切关系。

“走西口”加强了蒙、汉人民的相互交流,此种交流,除了前述经济方面的影响外,在文化上的交融亦相当显著。譬如,蛮汉调(又称蒙汉调或漫瀚调),就是蒙汉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交往中,逐渐融合了信天游、山歌、蒙古歌曲的艺术风格,相互交流而催生的一种新民歌。而广泛流传于晋北、陕北、河北以及内蒙西部的地方小戏“二人台”,更是内地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

譬如下南洋,是近代中国持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

南洋华人依靠吃苦耐劳的性格和拼搏精神,在东南亚的莽莽丛林开辟出土地,靠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勤勉与精明,最终成为东南亚富人的代名词。在获得了稳定富裕的生活以后,他们还在家乡有需要的时候反哺家乡,成就自己的同时带动家乡的发展。

其中,福建闽南华人的贡献尤其突出。他们人口基数大、社会成就高、乡土意识强,在不同的时期依依北望,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回不去的故乡。

闽南华人华侨中的代表人物,首推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他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创办者。

在现代年轻人看来,过去的移民或漂泊,那是因为连年天灾不断,大量粮食欠收, 以及战乱和苛捐杂税,导致该地民不聊生。是一种止于温饱、逃避梦想的被迫行为。现在作为年轻人的北漂,到北京打拼,已经遍布北京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他们怀揣着和先人一样成功的梦想,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寻找机会,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洪流中,默默地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尽管他们和先人的移民或漂泊有着本质的不同。

现在想来,这些常年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有些佼佼者成功上岸了,但绝大多数仍然在奋斗打拼的路上。在寂静的夜晚,他们经常会一个人独自发着呆,静静地思考着打拼的意义,每每难过之时,总会激励自己,为了家人,不能退缩。

在这座城市里,在这样一个“欺生”的地方, 年轻的北漂族没有亲人陪伴,所有的苦与累以及委屈都要自己一个人来扛,没有人能帮你。最怕的是生病,没有人能照顾你。

每每给家里打回电话,总是将开心的事情不停地说,只为了不让家里人为自己担心。清晨每天醒来,有时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茫然间,才知道已经离家很远。

你在异地他乡疲惫之时,难免有扪心自问的时候,不再年轻了怎么办?北京的世界再精彩,但找不到家的感觉。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咬紧牙关,一边想家,一边独自在外奋斗打拼。

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飘泊。其实,在这里,本博主想对北漂及所有在外漂泊的人说:若是生活如意,谁愿颠沛流离。既然做出了当北漂的选择,就要坚持往前走,闯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