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压轴戏一般是指戏曲的第几个环节(“压轴”到底是倒数第几出戏?原来我们都错了)


张国荣《霸王别姬》剧照|douban.com


提到“压轴戏”,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最后一个出场的精彩节目。但“压轴戏”真的是最后一出戏吗?这种叫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01

什么是“压轴戏”?



“压轴”原本是京剧的术语。在京剧形成今天这种表演形式之前,一场戏一般由五出构成:


  • 第一出——“开锣戏”;
  • 第二出——“早轴”;
  • 第三出——“中轴”;
  • 第四出——“压轴”;
  • 第五出——“大轴”。


所以“压轴戏”是指戏曲的倒数第二出戏,并不是最后一出。


以前,京剧演出是从白天开始的,下午一两点钟开始鸣锣开唱,这就是“开锣戏”。


唱了一两个小时后,观众可能会有点疲倦。这时,演员就会抖出一些提神的经典剧目,一边垫场一边招徕观众,这就是“早轴子”。


到了傍晚时分,观众肚子饿了,准备回家吃晚饭了。这时,戏班便抬出一场闹戏,暖暖场,叫叫座,这就是“中轴子”。


晚饭后的演出才是重头戏,要一直演到半夜。待到大家吃饱喝足,戏班便开始整场演出的正戏部分,精彩的节目也登台亮相了。最好的“角儿”、最硬的剧目都要这时候才拿出来。


一般来说,剧团都是在倒数第二出戏——“压轴戏”时,才会拿出最佳阵容。


整部戏唱到这个时候,夜已深,演出也将接近尾声。为了表示感谢,戏班通常会安排一出“大轴子”(大、中、小轴戏一般是武戏,压轴戏则往往是注重唱做的文戏)。在热闹的武戏中,观众渐渐散去。


02

为什么叫“压轴”?


张国荣《霸王别姬》剧照|douban.com


那么,为什么最精彩的倒数第二出戏要叫“压轴”呢?


这得从古代的剧本创作形态说起。


过去的剧本,通常是写成一幅长卷,长卷底部有一个卷轴,类似于装裱国画时用的画轴,戏曲界便用“轴”来描述位于不同演出时段的戏曲:


  • 最先演出的戏称为“早轴”;
  • 中间的戏称为“中轴”;
  • 倒数第二出戏称为“压轴”;
  • 最后一出戏靠近木轴,因此称为“大轴”。


清代以来,戏班的折子戏演出时间很长,名角儿原本是在“大轴”中出场,但那时往往已近深夜。观众能否坚持到“大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倒数第二个剧目能否压得住场子,所以倒数第二出戏被称为“压轴”。


长期以来,由于各戏班对“压轴”的演出过于重视,投入了更多优秀的演员,以至于其影响力逐渐超过了“大轴”,成为了整部戏曲中最精彩的部分。


03

从“倒数第二”变成“倒数第一”


京剧《玉堂春》剧照


后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压轴”的语义逐渐从倒数第二出戏变成最精彩的最后一出戏了。


《中国戏曲志·湖南卷》说:

“至1941年后,随着每场演出时间缩短,剧目减少,通常把最精彩剧目垫后,称最后一出为压轴戏。”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解释道:

“压轴戏也叫‘压轴子’,是一场折子戏中倒数第二个剧目,因其紧压大轴而得名。往往由主要演员演出唱做繁重的文戏,如京剧的《空城计》《群英会》《玉堂春》等。


在不同的时期,有时在压轴戏的后面只安排一出无足轻重的小戏,称为‘送客戏’;有时则安排一出热闹的大武戏,称为‘大轴子’。在有些观众的心目中,压轴戏是‘压台戏’的同义语,因此,有时又指最后一出戏。”这说明该词典对“压轴戏”的延伸义表示了认可。


又如《博爱县戏曲志》说:


“同台演出多种节目,最后一个质量高、分量重、能压住全台,不使观众中途退席的,称‘压台戏’或‘压轴戏’。”


随着京剧的不断发展,五出的演出形制逐渐被一整部完整情节的戏曲曲目所替代。但“压轴戏”这个戏曲术语却被人们保留下来,并在其他领域被广泛使用。


04

“压轴戏”的观演习俗


余叔岩,京剧表演艺术家,工生行,师承谭鑫培,以上是其表演《镇潭州》的剧照。|wikipedia


无论是清代所说的“倒数第二出戏”,还是如今所说的“最后一出戏”,“压轴戏”都是整个戏曲演出中最精彩、最有水平的一出。


从戏班的角度看,“压轴戏”是为了稳住观众,扩大影响。旧时达官贵人看戏,往往不等终场便自行离座,因此戏班通常把重点放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上,派出最强的演出阵容。


清末以前,京剧戏班里挂头牌的演员大多是须生(比如说,余叔岩),所以“压轴戏”多由须生担演。民国初年,著名旦角出演“压轴戏”已成定例。五四前后,戏园里的压轴戏,几乎没有一出不是让给旦角去唱的。


从演员的角度看,“压轴戏”是名角把持的阵地和培育名角的摇篮。由于戏班和演员对“压轴戏”的高度重视,许多演员正是通过演“压轴戏”的机会而成为名角的。


如在清朝末期,梅兰芳的演出逐渐受到观众的喜爱,他的演出时段也由中前场移到了后场。1913年,19岁的梅兰芳首次到上海演出,著名须生王凤卿极力向戏园老板推荐由梅兰芳演“压轴戏”,自此他才名声大震。


梅兰芳|百度百科


从观众的角度看,人们普遍认为“前后三轴,压轴精彩”。清代达官贵人到戏园看戏,往往在“中轴”开始前才来,“压轴”结束后即离去。


戏班重视“压轴戏”的本意是留住观众、压住台面,却培养出观众的“压轴戏比大轴戏还好看”的审美定势。


梅兰芳《穆桂英挂帅》剧照|梅兰芳纪念馆


这种审美定势一旦形成,又反过来促使戏班更加重视“压轴戏”。因此,“压轴戏”就逐渐变成最精彩、最重要的一出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