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长征 |
目的 | 北上抗日、摆脱敌军围剿 |
别名 | 二万五千里长征 |
时间 |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
相关组织 | 中国共产党 |
结果 | 红军三大主力顺利会师 |
背景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外文名 | The Long March |
成败 | 成功 |
敌人 | 国民党反动派 |
部队 | 红一、二、四方面军 |
行程 | 约二万五千里 |
性质 |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
领导人 |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 |
途经省份 | 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
长征路线图
长征
①瑞金开始
1934年,中共中央领导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②冲破四道封锁线
第一道封锁线: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
第二道封锁线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
第三道封锁线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
第四道封锁线就是湘江。
四道封锁线
③血战湘江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原来推行“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人,在实行这次突围和战略转移的时候,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笨重的器材。全军8.6万多人在山中羊肠小道上行进,拥挤不堪,常常是一夜只过一个山坳。
国民党“追剿”军达16个师、77个团,布置了4道封锁线,由粤军、湘军、桂军分别堵截。但是,各路敌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对防堵追击红军的态度并不一样。在中央红军转移前夕,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于9月底致信广东军阀陈济棠,表示愿就停止内战、恢复贸易、代购军火和建立抗日反蒋统一战线与之进行秘密谈判。10月5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派遣潘健行(潘汉年)、何长工为代表,同陈济棠的代表在江西寻乌进行会谈,达成协议。在中央红军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进入广东境内时,陈济棠部基本上没有堵截。接着红军比较顺利地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挺进到广西湘江地域时,蒋介石已经调集25个师数十万大军,分5路前堵后追,企图消灭红军于湘江之侧。面对敌人重兵紧逼,军事指挥李德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强渡湘江。这是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
红军广大干部、战士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的决战。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江点。大部队因为辎重过多,行动迟缓,尚未过江即遇到优势敌军的夹击。为强渡湘江,红军各军团浴血奋战,与敌搏斗,损失惨重。湘江两岸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为中央领导机关和其他部队顺利渡江,与敌展开激战,付出巨大牺牲。比如11月29日开始的觉山铺阻击战。红二师在觉山铺一线阻击从北面全州县城开来的湘军3个师。急于南下封锁湘江的湘军,在29日清晨向红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势。数十门大炮和数架飞机狂轰滥炸,将红军阵地前的松树林炸得只剩下段段树桩。次日凌晨,红一师两个团在湖南潇水完成阻敌任务后,急速赶来投入战斗。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回忆:部队非常疲劳,赶来的战士站在那里就睡着了。但军情紧急,不得不立即动员,进入阵地,阻击战进入高潮。敌人一次次地冲锋,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阵地上硝烟弥漫。战至下午,敌人从三面进攻,经过顽强拼杀,我军守住了主要阵地。
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发动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红军经整日血战,阻止住敌军的进攻。到当日17时,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
当时担负掩护任务的红三十四师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陈树湘伤重被俘后,在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醒了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陈树湘“断肠明志”的事迹十分感人,真是“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最后弹尽粮绝,大部英勇牺牲。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致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战。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但红军以疲惫之师,苦战5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湘江战役形式示意图
湘江血战
④强渡乌江
国民党“追剿军”第2兵团总指挥薛岳到马场坪,与贵州总指挥王家烈商定黔北部署。王家烈称“30日晨匪一股由王文场向江界河新老渡口抢渡”,“午又匪一股约4000余人,向我回龙北岸渡口抢渡”。
1月2日,红军右纵队一军团主力和九军团,在余庆县箐口附近的回龙场渡口击溃黔军第8团万式炯部,渡过乌江。9时,红一军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黔军教导师师长侯之担上报称“匪一股由回龙场以机炮向箐口猛攻”,“又一股约2000人在江界河对岸,向我猛攻”,“匪即扎筏强渡”。
1月3日9时,红军在江界河发起猛烈攻势,击溃江防黔军第3旅林秀生部第5、第6团,强渡乌江成功。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在渡口架设浮桥。军委纵队及五军团渡过乌江。左纵队三军团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驻遵义尚稽。17时,红一军团2师先头连占领黔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猪场(今珠藏)。王家烈向蒋介石电报乌江战况,称“该匪北窜渡江之企图,已可明证”。
1月4日,红一军团2师第6团接受夺取遵义的任务,在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的率领下,向遵义团溪方向前进。王家烈电报蒋介石:“冬日午时共匪突以巨大火力,向我岩门老渡口猛烈轰击,我第8团余营守兵,击毙匪众逾千,该营亦伤亡殆尽,匪乘势抢渡,占据箐口。”
1月5日,红九军团占领湄潭,驻守县黔军第8团溃退凤岗。红三军团进入遵义懒板凳。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由团溪经龙坪向遵义进发,在深溪歼黔军第1营。22时36分,中央军委电令我各路红军迅速休整,准备进入反攻战。24时,红一军团向所属各部队下达《关于进城执行政策的规定》。
1月6日,红一军团第2师在遵义城外桑木垭至丰乐桥之间与黔军侯汉佑部交战。晚黔军溃败,红军将黔军俘虏押在遵义城南门。俘虏叫开城门后,红军冲进城内与黔军激战。黔军教导师副师长、遵义城防司令侯汉佑从遵义北门退往板桥。红五军团集中猪场,并以一部扼守乌江袁家渡、江界河、孙家渡渡口。
王家烈电报:“匪大部渡过乌江。支日分陷湄潭、团溪、向遵义压迫。七在乌江南岸一部约3000人,经中坪、龙旺河西窜,微午逼近开阳”。
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一军团向娄山关、桐梓方向追击,扩大占领区,确保中央机关的安全。晚21时40分,中革军委在团溪致电各军团及军委纵队:“我2师已袭占遵义,敌由北门溃退,正乘胜追击中,我野战军已到达预定的集中地域......”
强渡乌江
⑤1935年1月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后来在长征途中的扎西会议上通过。
陈云手稿记载的遵义会议作出的四条决定: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5)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
⑥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情况的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四渡赤水
⑦巧渡金沙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地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绘画图片
⑧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为了渡过大渡河,在作战开始前,先遣队首长对这次作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们同作战部队一起制定渡河方案,并强调这次渡河作战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⑨飞夺泸定桥
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
⑩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翻越了位于川西的大雪山.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有些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颌.不少红军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破牛皮鞋用水煮着吃.
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强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坚持真理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