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有800万年生存史,正式得名只有83年,还是源自一次误读!大熊猫本名“猫熊”,后来因何改称“熊猫”? 原来是个误会!
与国鸟、国花、国旗、国歌的意义类似的,国兽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因此,那些被选定为国兽的动物,一定是为这个国家人民所喜爱的、珍贵、特产或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动物。
比如美国的美洲野牛、俄罗斯的北极熊、澳大利亚的袋鼠、英国的狮子,意大利的狼、印度的老虎,等等,都是所在国的国兽。
中国虽然没有法定意义上的国兽,但是,如果要遴选国兽,胖嘟嘟、萌萌哒的大熊猫肯定能票据榜首。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兽种,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
更重要的是,大熊猫以其可爱的形象深受国内外民众和友人的喜爱,曾多次出国担任友好使者,为中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大熊猫如今还不能正式称得上是“国兽”,但作为“国宝”,可谓当之无愧。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的大熊猫,如今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大熊猫虽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生存了800多万年,但是,它正式得名“大熊猫”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80年。
大熊猫被称为大熊猫前,它的名字通用是猫熊,因为,大确实是熊。按照动物学分类,我国的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
中国人对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书经》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称貔貅,《兽经》称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貘,等等。
在大熊猫的生存地,它的地方名也各有不同。四川人多称其为白熊、白老熊,或花熊,岷山藏族地区称其为荡或杜洞尕,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它洞尕,凉山彝族则称其为峨曲。
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另外,大熊猫还有华熊、竹熊、银狗等别名。称其为竹熊,是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称其为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称其为银狗,是为了区别小熊猫。当时的小熊猫(小熊猫为大熊猫的远亲,原产地不丹、中国、印度、缅甸和尼泊尔)人称金狗,相对应的,由于大熊猫体色白,人们称其银狗。
而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猫熊”变“熊猫”,与近代中国的书写方式改变有关。
20世纪50年代前,汉语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随着西风东进,汉语的书写方式也迎来改革,由直书而为横书,认读方式则是从左到右。正是因为书写方式的改变,才催生了“大熊猫”这个享誉世界的名字。
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搞了一次展出,那次的说明标题追了一次时尚,改用横书的方式书写——名“猫熊”,但是,由于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的自右到左的认读方式,误将“猫熊”读为“熊猫”了。
这种误读,很快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一带流传开来。久之成习,人们这才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此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就叫大熊猫,并被社会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