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普希金的资料简介(普希金之死:一个伟大的诗人,一种浪漫的死法)


现代俄国最伟大的诗人,非普希金无疑。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

他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光环加身。他相信光明的力量,甚至成为了那时俄国人民心里的那道光。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却因一场布置的决斗而死。这一切究竟是为了爱情,还是阴谋?恐怕再也不会有人知道。

我曾经爱过你,爱情,也许

俄罗斯作为“战斗民族”总是给人一种尚武的感觉,但是其实曾经文艺昌盛。古典乐、文学、舞蹈都非常繁盛。出过托尔斯泰、出过柴可夫斯基、出过契诃夫,当然也有普希金。

1799年,普希金出身于莫斯科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欧洲贵族都有一种红楼梦的既视感,就算生活穷酸,也要摆好贵族派头。所以童年的普希金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8岁就可以用法语写诗。

成年后的普希金在彼得堡外交部供职,这时候他已经深深地被未来的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民主自由思想感染。他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创作了许多反对农奴制、讴歌自由的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都是那时的代表作。

普希金最具代表性的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讲述了一个因为不懂得爱情,被虚荣和傲慢蒙蔽,而怅然失去的故事。有趣的事,故事里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而在现实生活中,普希金也死于一场决斗。爱情或者政治,也许一语成谶。

其实我更喜欢普希金的另一首爱情诗。那是诗人对美术学院的女院长至深的爱恋,他爱得深沉、真挚,专心无二,尽管那女子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在爱着她,也可能她早已另有所爱。但诗人并不在意,他忠心并且热切地希望,有另一个人能像自己一样爱她,和她一起获得幸福地生活。

普希金本人,也许是个为爱痴狂的傻子,而根据表面现象来看,他连死亡,都是为了爱情。

爱决斗的俄罗斯大诗人

决斗,一种欧洲历史上长期有效的分辨争执结果的方法。两人争执各不退让时,约定时间、地点,请证人到场,然后用武器决最后胜负。传统欧洲贵族决斗前,一方脱去白手套则代表生死决斗,许是怕脏了手?

普希金大概是著名的喜欢决斗了,粗粗统计大概有30次左右。当然,并不是每次都如约进行了。17岁的普希金就已经深谙决斗这项技能了,在一次舞会上,他邂逅了少女罗沙科娃。并为了这个女孩子,竟然和自己的叔叔,刀剑相向。

到了1819年,普希金已经展露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能。普希金当时所在贵族学校的朋友基西尔贝克,被普希金的一首“嘲笑”诗歌激怒,当即摘下手套扔向普希金,而普希金接受了。在这次决斗中,基西尔贝克甚至对普希金开了枪。虽然没有射中,但是普希金估计也有点怕。他没有开枪,甚至说服了自己的朋友取消了这次决斗。

人生的最后一次决斗,普希金是为了妻子。他与年轻的军官丹特斯拔枪,丹特斯先开枪,射中了诗人,子弹击穿了肋骨,诗人倒下后开枪回击,打伤了丹特斯。而众所周知,伟大的诗人死于这次决斗。这些年,不断有人揭秘,认为普希金并非死于决斗,而是死于沙皇的迫害。导致他并没有在决斗受伤后得到很好的救治,最终命丧黄泉。

毕竟普希金跟十二月党人走得近,满脑子新思想,并且还写下诗歌热情赞颂。这种思想上的宣传传播的速度比想像中快得多也广得多,沙皇要对普希金动手也是很正常的。无论如何,伟大的诗人付出了生命,而世界失去了一位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