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神舟九号的资料简介(“神九”成功发射十周年!“天宫”迎来这些新变化)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和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奔向太空,航天员刘洋成为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十年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刘洋搭乘神舟十四号再度飞天。从神舟九号任务到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长足的进步?

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执行任务的飞行乘组都会严格按照任务目标选拔而出。相比历次载人飞行,神舟九号飞行乘组采取了“新老搭配、男女配合”的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运用航天员已有的飞行体会、感受和经验,增强乘组的相容性、互补性,最大程度提高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效率。

△执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景海鹏(中)、刘旺(右)、刘洋(左)

“神九”乘组由第二次参加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和首次参加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刘旺、刘洋组成;刘洋成为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填补了我国女性航天飞行的空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扩大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社会影响。

△航天员刘洋在太空写下“向女同胞问好!”

当前正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乘组也采取了相同的模式,由第二次参加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刘洋和首次参加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蔡旭哲组成,现在的刘洋已从“新手”成长为乘组中的“熟手”。

△执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左)

在神舟九号任务中,飞船发射入轨后,于6月18日和6月24日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了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其中,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是神舟九号任务的“重头戏”,如果说之前的航天员是“坐飞船”,那么“神九”的航天员就是在“开飞船”了,航天员要掌握飞船姿态和轨道的控制权,就如同开车,既要控制方向,又要控制速度。三名航天员沉着、冷静,技术娴熟,担任手控交会对接操作岗的航天员刘旺在景海鹏、刘洋的密切配合下,以“太空穿针”的中国精度,圆满完成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

△“神九”乘组执行手控交会对接操作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航天员乘组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十年间,“天宫”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再到目前正在建造的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的“太空之家”变得更宽敞、更舒适,功能性能更全面、更有保障。

△“神九”乘组进入天宫一号

刘洋曾说:“我特别想上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我想去体验一下,在我们中国自己建造的‘空中大别墅’去工作生活,是什么样的一种体会和感受。”如今,刘洋的愿望不仅得以实现,她还将成为首位在轨参与和见证空间站建成的女航天员。

△“神十四”乘组进入空间站核心舱,刘洋再入“天宫”

神舟九号任务期间,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了13天,进行了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之间的物品转移,开展了载人环境维护操作、在轨航天医学实验和更换维修性试验等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对此,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这个过程的实现,将意味着我们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事实证明,这些在神舟九号任务中首次和进一步验证的技术,在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从最初验证天宫一号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到目前航天员乘组可以在轨度过6个月的太空生活,逐步推进复杂的空间站建造任务,十载光阴,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之快速不言而喻。如周建平总师所说,神舟九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的载人航天的发展、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神九”乘组在轨拍摄的我国内蒙古地区,图中湖泊是位于巴彦淖尔市的淡水湖乌梁素海,作品名称为《塞外明珠》。

从“神九”到“神十四”,十年间,飞船、火箭的技术状态在改变,“天宫”的样貌在改变,但中国航天员飞天的梦想和初心始终不变,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坚定步伐和信念始终不变。十年前,中国人实现太空长期驻留还很遥远;十年后,我们即将建成独立建造、自主运营的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在自己的太空家园里,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之路,将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