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关中与陕北的咽喉要地,因境内白水河而得名。白水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白水苹果佳名享誉世界,白水还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白水县地处东经109°16′~109°45′,北纬35°4′~35°27′之间,全县总面积98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万亩,辖7镇1办,全县总人口30万(2010年),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与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印台区和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雁门两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
白水县属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洛河及白水河各支沟的切割,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山少沟多,沟壑密度1.48kmm/km,沟壑面积占白水县面积的51.8%。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大杨、史官、尧禾、北井头、雷村等5个大小不规则的原区组成。西端最高海拔为1543.3米,东南洛河边最低为446米。洛河以北从北向南地面倾斜坡度为10~22‰;洛河以南大致从西向东倾斜坡度为12~18‰。地貌类型可分为基岩中、低山区,山前洪积扇裙,黄土原和河谷阶地4种类型。
白水县水资源贫乏,地表水(含年平均降水与径流量)较少,地下水不丰。地表水径流量为3539.23万立方米,平均年径流深36.1毫米,径流系数为0.062,年径流模数1.14升/秒平方公里。径流量年人平均163.9立方米,每亩平均39.7立方米。降水与径流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年际变化大,西北与东南差异较大。降水量;西北部年均为620.0毫米,东南为560.5毫米,差59.5毫米。
杨河遗址
位于大杨公社杨河村西南约700米处,北临河川,三面靠沟,暴露面积12亩,先后出土红陶、灰陶器物及石器等。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古村落遗址。
林皋河遗址
位于林皋公社林皋河村西北约300米处,东靠村庄,三面临沟,南北宽150米,东西长350米。遗址内发现房屋遗迹1处,为红烧土和灰土上下两层,另有灰坑两处,深35米,呈圆形,直径约8米,出土陶器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灰陶,多有绳纹、旋纹,系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古村落遗址。
湫里庙遗址
位于尧禾公社湫里庙村西约50米处斜坡地,东西宽57米,南北长180米,有灰层断面,文化层清晰,夹有红、灰陶片,出土文物有石爷(残)等,系新石器时代古居。
仓颉庙
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镇,是国内仅存的为纪念文字发明者——仓颉而建造的庙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仓颉庙的建筑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
白水县仓颉庙
仓颉庙占地17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为48米。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西边为一条宽10米,深约2米的沟壑。仓颉庙的三门,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庙院内古树参天,有48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千年,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 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林皋湖
位于白水县城西北20公里处,湖区水面2000余亩,南岸与铜川市为邻,白铜公路沿湖岸而过,湖区距305省道1.5公里,交通便利。景区有水上快艇、水上飞机、游船、湖畔烧烤及“农家乐”等旅游项目,201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