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泛舟赏月,文人骚客吟诗作对,对月尽诉衷肠,亲友欢聚一堂分食月饼……说起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你脑海中最先浮出的画面,会是哪一幅呢?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自古以来,中秋节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到了当下,中秋节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更是人们在忙碌的工作中得以放松休闲,与亲友们团聚共度的日子。那么,倘若将时光倒回到一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的古人,也能“喜提”休假吗?当时有没有“放假”这番说法呢?从历史古籍中,可以一窥古人的中秋节是如何度过的。
据悉,中秋节普及于汉代,直至唐代才成为全国性的节日,此后更在漫长的岁月里演变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因历史变迁,中国各朝官吏的节假日制度很不相同,名目和天数自然也不完全一致。
据唐开元年间的《唐六典》记载:“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
从中可知,在唐代时,不光节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节都有假,连不少节气都可休假,中秋节更是可以耍三天。
到了宋代,更是迎来了古代官员放假时长的“巅峰时期”。根据宋人庞元英所著《文昌杂录》里提到,宋代的节假日一年有76天。其中这样写到:“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分、授衣、重阳、立冬,各一日。”但在文中,未见到有中秋节放假的记载。
可来到元代和明代,大部分假期逐渐被取消。元世祖在1264年颁布的公假规定,总共有16天节假日,但中秋并不在其中。明代只剩下元正、元宵和冬至这三个重要节日才有假日。辗转到了清朝时期,其延续了明代的休假规定。可见,中秋节在元明清的时期,都没有享受放假的闲暇。但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提到的放假,多指古代官员的休假,寻常百姓可少有这些放假的福利。
明代 杜堇 《祭月图》中国美术馆收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今,在中秋这个节日,人们可得片刻的休闲,或与亲人好友相度,赏月食饼;或无事在家中放松,享受这难得的悠闲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