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也称“上缅甸”,主要由马圭、曼德勒、实皆等省和钦邦、克耶邦、掸邦、克钦邦等组成。掸邦既是历史上从云南迁徙的华人移民主要的移民地,又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地区,主要由于近年来华人新移民大量涌入。掸邦的主要民族掸族与中国境内傣族、泰国泰族同族,与缅族之间长期存有矛盾。掸邦南部有主张独立的武装力量存在,西部与泰、老交界地带即有名的金三角地区,北部与中国接壤,既是历史上缅甸共产党的根据地,又是缅甸境内果敢族(汉族)主要的聚居地。
缅甸掸邦有四个特区,均由原缅共分化而来。1986年以后至1989年缅共彻底解体,其原属武装统辖地一分为四,成为今天缅甸掸邦的果敢第一特区、佤邦第二特区、克钦第三特区,勐拉第四特区。
特征
缅北华人聚居区与世界上其他华人社区相比,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1.从疆域上看,连接成片、规模较大。缅北华人聚居区与世界上其他华人聚居较集中的地区相比,面积广大,约有3.8万平方公里(其中佤邦北佤1.5万平方公里,南佤为原坤沙控制地盘,约有1.8万平方公里,并可能仍在扩大中),是新加坡的54倍。与缅北政府控制区内华人聚居地情况相比,后者主要集中于商贸城市,如木姐、曼德勒、腊戌等,或集中于交通线、商业通道附近,呈点状、线状分布;而前者则基本连成一片(北佤到南佤之间、佤邦到勐拉之间有少量政府军部队隔开),形成一个完整的块状分布区域。
2.从人口来看,人数众多,增长较快,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该地区已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且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量吸引移民进入,人口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战乱等不稳定因素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是缅甸最小的地区,地广人稀,仍有容纳大量移民的空间。
3.陆地上与中国接壤,是中国沿边唯一的一个较大境外华人聚居区。尽管中国国境线漫长,与多个国家接壤,但缅北华人聚居区这样在特定的历史、自然、政治条件下形成的华人聚居区却是唯一的。云南省与老挝、越南也接壤,但却没有形成同等规模、有同等影响力的华人社会或聚居点。
4.社会文化特殊,中国化程度很深。此区域内,几乎不存在相对于中国的异域文化或本土文化,仍属于中国文化圈在边疆地区的外延部分。特区内地方政权的政治体制、法律规章、政治文化都源于缅甸共产党,间接来自中国,且现阶段在加快学习中国。汉语和汉字是特区内官方语言,中国官方电视、广播等媒体占统治地位。
5.经济上仍属于中华经济圈范畴。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倾向于与中国的联系。中国是最主要的原料、投资来源地,产品销售市场,贸易伙伴。人民币是主要流通货币,被所有当地居民认可,且已成为官方结算货币和大众观念中的货币单位。
6.华人新移民情况特殊,在中国海外华人中有典型性。与历史上滇籍主要移民上缅甸,闽粤籍主要移民下缅甸不同,且与近年来中国海外移民泉州籍、福清籍、温州籍有相对集中移民目标不同,该地区移民来源多元化的情况非常突出,且性别年龄上也非常复杂。
7.缅北华人聚居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该聚居区内几个特区政府本身地位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华人新移民身份也未得到缅甸联邦政府认可。在多边关系复杂、外来因素影响大干扰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成熟的情况下,该华人聚居区仍在发展过程中,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