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津湖》中也许你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就是很多的战士本来是要埋伏美军的,结果却在在-40℃的冰天雪地冻死了,这让开车汽车,穿着棉衣的美国人惊呆了。
这一段导演给了很长时间的特写。
如果仔细看,战士们面容并不痛苦,甚至还带有一丝微笑。
其实,这就是在我们医学上判断冻死的重要表现:苦笑面容!似笑非笑。
冻死之前由于大脑和视网膜之间信号开始发生障碍,会出现幻觉。而且鼻孔到最后都是会出气的,眼睛还是会不停地眨的,所以一直都没有堵上。
但是唯一普通冻伤的人,某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反常脱衣,或者是蜷缩在地上,或者抱在一起取暖。
这个之前在写马拉松比赛,出现“失温”的时候,和大家说过。
但是这些志愿军战士,姿势缺失完全没有改变,也没有那种冻死前出现幻觉的放松。
看电影之后还专门找我了一个志愿军老战士的采访,这个战士没有双手双脚了。
他说,战士们衣着单薄只能裹被单行军;趴在雪地中隐藏,强忍严寒饥饿,因为怕美国飞机看到,他们也一动不动。战士们大多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冻掉手指、被截肢很多。
其实冻死有4个阶段。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增强期,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在下降到35℃这个过程中,人体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代谢增强,这时候会感觉非常兴奋。
第二个时期是兴奋减弱期,这个时候呼吸心跳就变慢了,人开始出现幻觉了。
第三个时期是抑制期,这时候体温在30℃以下,意识开始变得朦胧,出现反常脱衣。其实道路这个时期,基本上温度再回来也很多都救不活了,拉倒医院插管之后,缓慢恢复温度还有机会。
第四个时期是完全麻痹期,这个阶段体温已经降到25℃以下了,呼吸、心跳急剧下降,最后因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这时候即便送到医院,也基本上没希望了。
我查了一下数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就冻伤冻死减员要有3万人,这是不是牺牲太大了呢?每个生命都这么宝贵啊!
最后电影中的政委一句话,阐明了战争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已经是几个孩子父亲的我来说,热泪盈眶,感动泪奔。如果在我们面前有这样的需要,我想我们也会不顾一切的。
“他们也怕死,谁不怕打仗?但是是这场仗,他们不打,他们的孩子就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