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东帝汶在哪里世界地图(至今还在使用刀耕火种的东帝汶,在世界地图哪里)

在地球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如中美俄出境率这般高的,有不少国家都是籍籍无名的,例如,今天要来介绍的东帝汶。

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以为这是我国哪个城市的某个地铁站(就像木樨地,公主坟),却没想到这原来是个处在东南亚的小小岛国。

从地图上看,东帝汶处在印尼与澳大利亚两国之间,其领土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算很多,然而这个国家却十分的贫穷与落后,至今在农业上还大量的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以至于它成为了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个还未入东盟的国家。

殖民入侵与帝汶岛的分裂

早期的东帝汶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6世纪前,它与西帝汶一同处在帝汶岛上被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麻喏巴歇(满者伯夷)王国统治。

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西方列强纷纷出海占据殖民地,抢夺各种资源和原料。东南亚地区盛产香料,因此受到了西方列强们的青睐,纷纷来此地抢占殖民地,帝汶岛自然也不例外,而最先将势力渗入到帝汶岛的,则是西方殖民鼻祖——葡萄牙。

流行于14世纪的传染病黑死病(鼠疫)夺去了欧洲2400万人的生命,而葡萄牙人以其强壮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避免了这次浩劫,但所谓“祸兮福兮所倚,福兮祸兮所伏”,免受鼠疫灾害的葡萄牙人口急剧膨胀,国内种种矛盾高度激化。

同时,由于从东北部西班牙城市运入葡萄牙的商路被限制,输入葡萄牙人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银数量的急剧减少,导致价格暴涨,而葡萄牙国土是一块狭长的沿海土地,几乎没有什么内陆地区,加上人口密集,内部资源稀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葡萄牙将目光放在了遥远的东方。

当时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盛行于欧洲,东方成为欧洲人概念中财富与黄金的同义词,欧洲各国纷纷谋求与东方的贸易,葡萄牙亦是如此,为了实现东方殖民帝国的蓝图,在1511年夺得马六甲海峡之后,便开始向香料群岛扩张,企图控制所有香料生产的源头,垄断香料的海上贸易。

在扩张的过程中,葡萄牙的一支探险队发现了盛产檀香木的帝汶岛。檀香木在中国古代时期非常有市场,常常能以几倍的价格卖出,所以葡萄牙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决定将帝汶岛发展为自己领地。1520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登陆帝汶岛,以开展紫檀木贸易为名滞留在那里,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

16世纪,丝绸和香料贸易路线

葡萄牙通过售卖檀香木及其他香料木材获取了巨大利润,对于葡萄牙在东方捞金的行为,其他西方国家眼红的不得了,也想要参与其中,比如荷兰。

荷兰因遭到西班牙的航运限制,传统贸易渠道受到严重阻碍,所以在得知葡萄牙逐渐掌握香料控制权后,也决定向东扩展,瓜分一杯羹。

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帝汶岛,他们从帝汶岛西部登岸,1618年荷兰人在西帝汶建立基地,并将当地葡势力排挤至东部地区。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帝汶岛就形成了两股殖民势力,一股是以葡萄牙为主的东部势力,另一股是以荷兰为主的西部势力。

葡萄牙和荷兰这两股势力在帝汶岛拉锯盘旋长达两百多年之久,双方互不妥协,内部争权,外部摩擦时有发生。

1859年,葡萄牙与荷兰决定重新瓜分帝汶岛,明确双方的势力范围,减少摩擦。于是他们签订了新协议,协议规定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萄牙,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从此帝汶岛就有了东帝汶与西帝汶之分。

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帝汶岛,也改变了东西帝汶,让它们在两种势力、两种文化长达数百年的统治下逐渐发生分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难以摆脱的殖民噩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长江后浪推前浪,有的国家在强势崛起,有的则在迅速衰落,战争与发展并存。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亚洲战场上,日本强势入侵东南亚,占领多国领地,小小东帝汶也不例外,在日本统治东帝汶期间,东帝汶岛上的人民逐渐萌生出民族意识,独立自主的想法愈演愈烈,后来日本战败投降,可日本前脚离开东帝汶,葡萄牙后脚就回来了。

二战结束以后,殖民体系开始逐步瓦解,各殖民地掀起去殖民化浪潮,纷纷要求独立,非殖民化进程开始成为国际社会的新趋势。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了《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和《国际法原则宣言》,宣言中重点强调了人民自治权以及铲除殖民主义。

二战后葡萄牙主要殖民地

根据宣言,葡萄牙应该要让包括东帝汶在内的葡属殖民地获得独立,但葡萄牙却不愿意放弃这些嘴边的肥肉,一直拒绝承认殖民地的自治权,并反复重申东帝汶及其他被列入名单的殖民地,都是葡萄牙的海外省。

要知道殖民地和海外省有着天大的区别,殖民地是完全受宗主国控制及奴役的地区,而海外省在法律上已经属于合法领土了。所以说,东帝汶想要独立出来的话就必须得到葡萄牙认可,承认其非自治领地(殖民地性质)的身份。

别的国家都在自愿或被迫放弃殖民地时,只有葡萄牙还紧紧抓住不放,这让其下长期被奴役的殖民地国家十分不满,纷纷站起来反抗葡萄牙,因此葡属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了。

葡萄牙当局者萨拉查为压制住这些“暴徒”,派遣大批军队、警察,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对人民实行残酷镇压,而此时又恰巧遇上石油危机,越来越多的葡萄牙人民反对政府进行的殖民战争,国内工人、青年、学生等各阶层群众广泛开展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被派往非洲的葡萄牙士兵及下级军官越来越多地采取集体逃跑、拒绝上船出发、甚至起义等方式,反对政府的殖民战争。

康乃馨革命

内外矛盾都越来越尖锐,政局越来越不稳定,终于在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军队中一批中下级军官发动“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萨拉查政府,并支持殖民地独立运动,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包括承认东帝汶及其他葡属殖民地都拥有自治独立的权利。

独立的代价

葡萄牙新政府同意了东帝汶独立,然而这时东帝汶内部却出现了新矛盾。此刻东帝汶内部有三个政权,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简称革阵)、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简称民协),这三方对于东帝汶的未来归属争执不断,于是,内战爆发了。

由于葡萄牙政府只能接受一个政派的主张,所以民主联盟为了实现自治,与革阵联合到一起,共同反对支持与印合并的人民民协。民盟的领导人为了表明不愿合并的立场,还曾访问过印尼,结果被印尼抓住机会挑拨离间。

印尼故意向民盟施压,表示愿意支持其独立,但前提不能是共产主义(暗示其与革阵解体)。民盟为了尽快实现独立,真的采纳了印尼的政见,不仅与革阵解体,还转身投入民协的合作当中,两个党派联合到一起组建了临时政府。

1975年9月革阵以民族解放为由向临时政府发起反抗。1975年11月28日,独立革命阵线控制了首都帝力,单方面宣布东帝汶独立,并成立成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众所周知,在帝汶岛的另一边,西帝汶是印尼的领土(西帝汶曾在荷兰统治期间被并入印尼,印尼独立以后以继承荷兰殖民遗产为由,把西帝汶变为自己的领土),或许是出于对领地完整性的追求,印尼一直想要吞并东帝汶,但碍于国际法不敢贸然出兵,而此时的东帝汶的内战正好给了印尼吞并的机会。

印尼和东帝汶

他们在民盟撤进西帝汶之前,强迫其签订了“并入印尼”的呼吁书。有了这份呼吁书,印尼就能打着“从革阵迫害中解救东帝汶人民”的幌子,对这个新生国家发动武装进攻。

于是在东帝汶建国8天后,印尼正式出兵将其吞并,并由亲印党派宣布成立东帝汶临时省政府,临时政府成立后便公开声明要并入印尼。最后1976年7月,印尼领导人正式宣布东帝汶成为印尼的第27个省。

好不容易盼来独立的东帝汶人对于印尼突如其来的宣布十分抗拒,再次奋起反抗,但迎来的又是新的一轮残酷镇压,与之前葡萄牙人的剥削压迫,印尼对东帝汶所做的镇压更是恐怖至极。

印尼在占领东帝汶之后,为了清扫革阵的旧部力量,在东帝汶制造了多起惨案,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无差别的杀害当地人,就连部分“亲印派人士”也难逃被杀戮的厄运。

那些曾经支持过印尼的政派也逐渐醒悟,参与到革阵的反抗队伍,共同联手创建了“东帝汶民族联合”(革阵和民盟),然而东帝汶民族联合的武装力量,对印尼来说只是以卵击石,即使联合国曾多次要求印尼撤军离开东帝汶,安排葡萄牙与印尼谈判。

东帝汶就这样在印尼的黑色统治中度过了二十几年,终于迎来了独立的转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金融风暴席卷印尼,印尼社会矛盾大爆发,社会底层爆发出各种丧心病狂的屠杀事件,印尼迫于国际压力提出东帝汶自治的解决方案,但东帝汶人民早已受够了暴政。

圣克鲁斯公墓

1999年,在联合国的主持下,东帝汶进行全民公投,78.5%的选民支持独立。然而公投过后的东帝汶并没能及时独立成国,反而遭到印尼的残忍报复。

直到2002年,在联合国的保护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才正式成立,经历了多年战争与殖民掠夺的东帝汶,终于迎来了平静与安宁生活,但也由于多年战争的缘故,东帝汶一直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即使境内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