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中毒性肾病,常以肾毒性物质的名称命名。凡是由药物引起的肾脏结构和(或)功能损害,称为药物性肾病,比如常见的解热镇痛剂性肾病、马兜铃酸肾病。可分为药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及药物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疾病,临床以后者常见。
概念很复杂,简单说—药物性肾损伤的机制这里就不赘述了,(接下来,敲黑板!)目前研究证实很多种类的药物或多或少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读者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权衡,选择个体化用药方案。
那么,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肾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呢?
l 抗生素类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直接损害肾脏,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肾毒性与用药的时间、剂量有关。常于用药5-7天起病,表现为非少尿性肾衰竭。
2. 头孢菌素类:本身可能并无肾毒性,主要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其所致急性肾衰竭,与剂量无关。
3. 其他:磺胺类、利福平、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损害性质可能多种多样。
l 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吲哚美辛、布洛芬、保泰松、萘普生及止痛药如非那西汀、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等。可能导致肾乳头坏死或慢性间质性肾炎,在此基础上可能诱发肾实质萎缩和肾皮质纤维化,乃至急性、慢性肾衰竭。
l 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表现为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l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环孢素A、FK506等均可导致肾损害。
l 肿瘤化疗药:顺铂、甲氨蝶呤、普卡霉素等。
l 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
l 麻醉剂:乙醚、甲氧氟丸等。
l 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l 各种血管造影剂
l 其他:别嘌呤醇、甘露醇、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
l 中药: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
1. 植物类中药:主要为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药物(广防己、关木通等)。其他如益母草、苍耳子、天花粉、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山慈菇、苦参等。
2. 动物类中药:斑蝥、海马、蜈蚣等。
3. 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等)、含汞类(朱砂、轻粉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质类(明矾)等。
本病预后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毒性、所用药时间、剂量、肾脏病理表现、是否治疗及时等因素。如果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慢性肾脏病,双肾已明显缩小,临床上出现慢性肾衰竭,一般是不可逆性的,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药物可以治疗疾病,有时也会伤害身体。上述列举的肾毒性药物,有一定损伤肾脏的风险,但并不是只要应用就一定肾衰,因此,提醒读者,如有身体不适,不要私自用药,应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积极规避伤肾风险。
最后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