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大全网 - 海量说明书在线查询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什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什么,孔子特别看重的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孔子特别看重的学习态度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发现一个现象:不少人遇到问题或困惑很少主动向别人请教。这不单单是怕麻烦别人,更主要的是顾及自己的脸面,在他们看来,向别人请教暴露了自己的短处或无知,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情。

任何一个人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全能型人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遇到不知道、不明白的问题或事情怎么办?问呗。但问谁似乎又是一个颇费思量的事。

这让我想到了“万世师表”的孔圣人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某一方面比我们懂得多,都可以成为老师,都能够帮我们解惑。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反而比一些众星捧月的大人物更明事理。

《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子贡的一段对话: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成语“不耻下问”就出自这里,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后来人们用“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孔文子,名圉(音yǔ),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他聪明好学,谦虚谨慎,据说这人生活作风有失检点,也对国君做过一些不符合“礼”的事情,但瑕不掩瑜,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予其“文”的谥号。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有这样的疑问实属正常。孔子的回答,言简意赅,清清楚楚阐明了孔圉之所以谓之“文”的理由,可见,在孔子心中,“不耻下问”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宝贵品质。

而孔子本人, 不但身上有“不耻下问” 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践行着这种随时向别人学习的理念。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里参加祭祖典礼,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不时向庙里的伙计问询,周围的人看到孔子这样有学问的人竟然向地位低下的伙计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人还在背后嘲笑他,可是孔子本人丝毫不觉得不好意思,他认为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问了然后知道了不是很好吗?

孔子能成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与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近三十载,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不朽中医经典《本草纲目》。几十年间,李时珍博采众家,读过的古书典籍超过八百多种,当他发现诸家说法不一或自相矛盾时,便走进山野,实地考察,向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樵夫、药工等人请教。为了获得真知,还原本相,李时珍不但博览群书,考古证今,而且深入实际,不耻下问。《本草纲目》这部中医典籍,其价值远远超越中医药学领域,被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称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勤学好问、谦虚好学是一个人增长见识、提高才干、成就事业、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但是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却不是太多,许多人都自动放弃了。

工作生活中,有些人别说向比自己地位低、学问小的人请教了,就是那些各方面比自己优越强很多的人,他们也不屑于向人家学习。这样的人大多有这样的特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愿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他们往往还有点妄自尊大,好为人师,不耻下问做不到,“不耻上问”他们也做不到。

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另外一个成语“师心自用”。一些人只相信自己,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他们囿于所知,根本就没想过从别人身上学习什么,这样的人注定走不出自己心设的圈子。

“问”是为了“知”,问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问,让自己知道、明白,做好当下的事,看清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