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是城市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俯瞰像一条条美丽的丝带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既可以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能够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行道树还可以体现出城市地域特色和风貌,一排排棕榈科树种,是南方滨海城市的特色;而一行行高大的杨树、白蜡或国槐,则能体现出北方城市的地域风貌。
行道树栽植的要求
1、行道树种植点距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0.7米,以1-1.5米为宜;
2、乔木距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
3、一般,行道树株距采用2米为宜,一些高大乔木也可采用6-8米的定植株距;株距的选择范围约为4-12米。
4、正方形树池以1.5*1.5米较合适,最小不小于1*1米;圆形树池直径则不小于1.5米。
5、在我国,行道树枝下高度一般要求在2.8米以上。
6、距各种管线最好达到3米以上。
行道树的定干高度
在两侧分车绿带和人行道上种植的乔木,其下面受到道路行车净空的制约,一般分枝点距路面 4.5m,落叶乔木的苗木分枝点高应在 3.2m 以上,必须有 3-4根一级主枝。
同时树木的分枝角度较大的,干高就不得小于 3.5m;分枝角度较小者,也不能小于 2m,否则会影响交通。
行道树的修剪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修剪,能稳定树体结构,促进树木长期健康生长,使之生长健壮,树形整齐、美观,提升城市景观效果;能有效降低或排除因树体倒伏或枝干折断对周围行人、车辆、建筑和设施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通过修剪病虫枝、枯萎枝、内膛枝、弓背枝、交叉枝、重叠枝等,可以达到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目的;能减少大风、暴雨、大雪等逆境导致的树体倒伏和枝干折断......
城市行道树的修剪一般可遵循“七去五留”的法则,即剪除枯枝烂头、病虫枝、重叠枝、交叉枝、徒长枝、下垂枝、矛盾枝,保留好骨架枝、装饰枝、踏脚枝、营养枝、外向枝。
行道树的修剪时间
对行道树进行修剪应正确把握时间。通常情况下,落叶乔灌木的修剪在冬季落叶后至次年发芽前进行,一般是12月至次年3月底。
需要注意的是,易受冻害的树种如火炬树、锦带和水蜡等树种,可适当延迟至4月初进行;伤流严重的树种如桦木、核桃、枫杨、元宝枫、悬铃木等,应避开伤流期在生长季节修剪,否则自伤口流出大量树液,使营养物质流失严重,降低抗寒力,会使植株受到严重伤害;春季开花的树种如梅花、碧桃等,花芽多数在上年枝条上形成,因此冬季不宜修剪,否则会造成对花芽的损伤,早春发芽前也不宜修剪,一般开花后才可修剪,以促使萌发新梢,形成第二年的花枝。
行道树的修剪程序
“一知、二看、三剪、四检查、五处理”
一知:修剪人员必须掌握操作规程、技术及其他特别要求。修剪人员只有了解操作要求,才可以避免错误。
二看:实施修剪前应对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因树制宜,合理修剪。具体是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枝芽的发育特点、植株的生长情况、冠形特点及周围环境与园林功能,结合实际进行修剪。
三剪:对植物按要求或规定进行修剪。修剪时最忌无次序。一般来说,修剪要注意“三先三后”,即“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大后小”。
四检查:检查修剪是否合理,有无漏剪与错剪,以便修正或重剪。
五处理:包括对剪口的处理和对剪下的枝叶、花果进行集中处理等。
行道树常见树形修剪要点
01. 杯状型修剪
用杯状型修剪使树冠内部中空、树高统一,基本形成“三股六叉十二枝”的基本结构,多适用于小型或中型树的修剪。新植树木冬季选留分枝点附近3根与主干成一定的夹角的生长粗壮的枝条做主枝,于100cm 处短截,剪口芽在枝条两侧并尽量使之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翌春萌芽后每主枝留2根一级侧枝,冬季留50cm短截。来年修剪时再选留2根二级侧枝,斜向生长,树冠逐年上升,如此反复修剪,经3年后即可形成杯状形树冠。杯状形适用于有架空线的法桐、白蜡、国槐等行道树。
02. 轻修型修剪/自然型修剪
不改变树木原有形态,以树木自然分枝习性所形成的树冠形状为基础进行修剪,多采用塔形、卵圆形、扁圆形等。悬铃木修剪最好在具有杯状型树形二级以上骨架的基础上,执行“七去五留”法则,缓解与公共设施等矛盾。多适用于中型或大型树的修剪。
03.开心形修剪
开心形多用于无中央主轴或顶芽能自剪的树种,这种树形的分枝点比较低,树冠中心开展但不空,管理方便,主要用于紫叶李、合欢、五角枫等观赏树的修剪。新植树木选留几个位于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主枝进行短截,其余全部抹去。来年萌发后选留侧枝,使其向四方斜生,并进行短截,促发次级侧枝,使冠形丰满、匀称。
04.合轴主干形
合轴主干形是在高空没有架空线的街道上,保留树木强壮顶芽、直立枝,养成健壮的各级分叉枝,使树冠不断扩大,形成合轴主干形树形。